美国国防部召开"孙子的战略思想"研讨会,与会的有:艾奇逊,谢伟思,文森特,戴维斯,马歇尔,麦克阿瑟,史迪威,赫尔利,魏德迈,顾维钧,胡适,艾森豪威尔,威斯特摩兰,科林斯等,杜鲁门总统发来贺电,电文称:"孙武不仅是东方兵圣,而且是世界军事思想的先驱代表人物,他影响了古代,将更长久地为未来的人们提供思想依据"。
研讨会开始后,科林斯首先发言,称:"孙子是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今天,没有一个人对战略的思考比他更深刻"。
顾维钧说:"有一个'孙子练兵'的故事,对后人启示很大。孙子原是中国春秋末期陈国公子陈完的后代,因陈国内乱,陈完逃到了齐国,改姓田;孙武的祖父田书又被齐国国君赐姓为孙。一次,齐国发生内乱,孙武逃到了吴国,经大臣伍子胥的推荐,以《兵法》十三篇晋见吴王阖闾。吴王读罢兵法,虽赞不绝口,但也怀疑作者是否只是一个理论天才,于是,他召宫女一百八十人,令孙武操练。孙子将宫女分成左右二队,命吴王的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称为左姬、右姬;又设一人为执法,二人为军吏,主传令之事;二人值鼓,力士数人,充为牙将,执斧镰刀戟,列于阵前,以壮军威。宫女们一个个身披甲胄,头戴兜鍪,右手操剑,左手握盾,嬉笑不止。孙武于是当众宣布军法:一不许行列不整,二不许言语喧哗,三不许违背军令;然后他亲自教习了'前'、'后'、'左'、'右'、'坐'、'起'等项 '约束',并三令五申之。演练开始,击鼓宣令'右',宫女们掩口嬉笑,行列参差不齐,孙武说:'纪律不明,军令不熟,是我为将的责任'。于是他再申前令。鼓吏又击鼓宣令'左',二姬及宫女无不笑者。孙武大怒,叫道:'执法者何在?'执法者前跪,孙武大声说:'纪律不明,军令不熟,是我为将的责任,但现已三令五申,士兵仍不听从,这是士兵的罪过。按军法当如何处置?'执法者答:'当斩!'孙子喝令:'士不尽诛,罪在队长,将左右二姬斩首示众!'力士们不敢违令,便将二姬绑缚。吴王在台上观看操演,忽见斩爱姬,大为惊骇,让大臣持符驰救。孙子说:'军中无戏言。臣已受命为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于军前。宫女们见状,无不大惊失色。孙武于队中再取二人为队长,并申令击鼓,女卒们左右进退,回旋往来,皆毫发不差,寂然无声。于是,孙子向吴王汇报道:'兵已整齐,愿王观之,唯王所用,虽使赴汤蹈火,亦不敢退避矣';这就是孙子练兵的故事,它说明,任何组织,没有严格的纪律,不能做到令行禁止,它就会失去凝聚力和行动力;只有纪律严明,训练有素,才能破坚克难,无往而不胜。孙武连被中国古人污为'小人'的女子都可练成'赴汤蹈火'的士兵,更何况男子汉呢!吴王不得不承认其'通天御地之才';孙子于是被封为上将军,号为军师,责成伐楚"。
麦克阿瑟说:"中国人是战争奇才,我深为佩服!顾先生,请问孙子攻打楚国,后来如何?"
"伍子胥请教如何伐楚?孙子说:凡用兵,先除内患,后可外征。现吴王之政敌掩余在徐国,烛庸在钟吾,随时准备叛乱,因此必须先将之除掉,伐楚才无后顾之忧。于是,吴国派兵擒杀了掩余、烛庸,并灭掉了徐国和钟吾。可此时,孙武仍不主张贸然兴兵,他认为己方民力疲惫,敌方士气未消,因此必须积蓄力量,待机而起。他派部队反复袭扰楚国边境达六年之久,使楚国兵疲力惰。一年,楚之属国蔡国反楚,向吴求救,孙武乘机兴兵六万,杀向楚国。吴兵擅长水战,但逆水行舟,速度太慢,达不到快速机动、出其不意之效。于是,孙武下令舍舟登陆,千里直趋汉阳。楚将听说吴军舍长取短,大笑孙武徒有虚名。孙子兵至大别山,先派敢死队员三百名,击败楚军先锋,然后将计就计,设下圈套,趁敌夜间来劫营而大败楚军。楚之主帅只身逃脱。在进攻郢都、纪南城时,孙武引漳江之水灌入城中,楚王弃城而逃。这是历史上有史可查的借水歼敌之先例。
大败强楚之后,孙武退隐归山,不知所终。据载,孙子还曾力劝伍子胥急流勇退,可惜未果;伍子胥后来也预见到吴国灭亡的结局,被吴王杀害。"
麦克阿瑟:"孙子不仅在言语上表现得聪明异常,而且从行动上也显得大智大睿!我听说中国人崇尚急流勇退,这也是中庸之道吧!我们西方人不太理解,万一有更辉煌的前程,不就半途而废了?"
胡适:"老子称'功成而身退',这也算中国特色的智慧吧。汉朝的张良建朝后杜门不出,得以善终,而韩信及诸王均被剪灭;明朝的刘伯温即使退隐,也未得善终,其他如文臣第一的李善长、武将第一的徐达等皆被杀戮。中国有句话叫'功高震主','家天下'或许只能如此吧,至于说耽搁了前程,这是必然,不过也没办法,脑袋更重要"。
众人哈哈一笑。
科林斯宣读他的最新论文:《论孙子的战略战术》,大致是:
未战庙算,知己知彼。
中国古代作战前,要在庙堂举行谋划会议,称为"庙算"。庙算不仅在于准确地分析敌情,还在于如实地了解自己一方的战斗力和其他主客观条件,做到成竹在胸,未战而先胜。
孙子认为,"五事"、"七计"是知胜之道。"五事"即道、天、地、将、法。"七计"即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也就是说,决定军事组织效能的因素有:政治背景,人心所向,战略方针;智、信、仁、勇、严等将帅的素质;环境,条件,天时,地利;军法制度,职责划分,等等。除此之外,孙子认为,还可以通过"相敌"、"角之"、"用间"等方法来获取情报,从而稳操胜券。所谓"相敌",即直接观察敌情,孙子列举了 32种敌情观察法: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众树动者,来也;鸟起者,伏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半进半退者,诱也;鸟集者,虚也;旌旗动者,乱也……。所谓"角之",即通过与敌人小规模直接较量而知敌我的实力及特点,孙子说:"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所谓"用间"即使用间谍,从而获得许多绝密的军事情报。
上兵伐谋,出奇制胜。
孙子十分重视谋略在战争中的关键作用,认为"兵者,诡道也","上兵伐谋"。为了以谋略"不战而屈人之兵",一方面将领要提高自身的修养素质和领导水平,做到"静以幽,正(严正)以治","令之以文,齐之以武","因利而制权",另一方面君主要放手让将领去发挥自己的才干治军用兵,发号施令。孙子说: "将能而君不御(不从中牵制)","君命有所不受"。只有这样,才不会错过战机,导致失败的局面。还有,中国谋略的关键在于一个"奇"字,用兵要正奇结合。孙武说:"战事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老子也说:"以正(光明正大的无为的方法)治国,以奇用兵","奇"字典型地反映了炎黄子孙重计谋的特点。"兵以诈立"是奇,出敌意外是奇,变幻莫测是奇,将计就计也是奇,在实际作战中,"奇兵"要建立在一定的预测的基础上,不可一味出奇,否则,会被敌识破和利用。所以,正兵与奇兵要结合,它们之间相辅相成,互相转化。李世民就说:"吾之正,使敌视以为奇;吾之奇,使敌视以为正"。
因敌制胜,求之于势。
孙子认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应当"因敌而制胜","践墨随敌,以决战事",又说:"善战者,求之于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此随机应变和用势之策应当考虑:(一)组织好自己的队伍。队伍的编制要严密,指挥要统一,但在关键时刻又要授权部下,临机处置,灵活作战。孙子指出:"凡治众如治寡,分数(形成各级组织)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号令一致)是也",又说:"纷纷纭纭,斗乱而(自己)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阵形圆满)而不可败也",可见,孙子要求军队成为"实"的团体,步调整齐,军纪严明,遇乱不乱,遇敌不散,这样兵势就操在自己手里了。(二)鼓足士气。孙子之"佚能劳之,饱能饥之","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投之亡地然后存,置之死地然后生"等都是针对士气而言的。一个优秀的军事统帅,必须想方设法笼络人心,鼓舞士气,使士兵"可以为之生,可以为之死"。(三)杂于利害。因敌制胜,应当考虑正反两个方面的因素综合决断,以免失之偏颇,反为敌所诳。孙子说:"先知迂直之计者胜",迂直之计即:能从迂中见直,直中见迂,不利中见利,利中见不利,并且善于化弊为利。(四)利用地势弥补兵力不足。孙子对地理与军事的关系叙述得十分详细,他说:"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还说:"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险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孙子具体地指出:"高陵勿向(别仰攻),背丘勿逆(别攻击背*山丘的敌人)","绝(穿越)山依谷,视生处高","绝(横渡)水处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如此等等,孙子几乎对每一种可能遇到的与地理有关的问题都作了交代。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还从理论的高度系统地总结了各种地形,分为"通"地(四通八达之地)、"挂"地(易去难回之地)、"支"地(于敌于我都不利之地)、"隘"地(关隘重地)、"险"地(易守难攻之地)、"远"地(双方都不宜前往挑战之地)等六种类型,尔后,又从军事地理学的角度论述了"围地"(前险后窄之地)、"死地"(无处可走之地)、"衢地"(畅通无阻之地)等九种可能遇到的境地。以上,特别是通地、隘地、衢地值得军事家们深入研究。
在现代战争中,通地就是指战略要地,如重要的国家、大陆、河流和岛屿等。从世界范围来说,土耳其、波兰等国家属于通地,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马六甲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波斯湾是通地;从中国范围来说,徐州、郑州、锦州等城市属于通地,安庆、杭州、上海也是通地。通地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可以自由地调遣部队,攻守自如;二是粮草给养十分充足。而隘地属于易守难攻之地,如中国的南京市、四川省和山西省。所谓的衢地既可以理解为通地,又可指战役战术要地,如制高点、桥头堡、渡口和交通枢纽等。
我们西方也有类似于孙子的通地说和衢地说的"心脏地区说",代表人物是麦金德(Mackinder1861-1947)。基于大陆国家马其顿打败海洋国家雅典,罗马战胜迦太基,以及英国在现代的衰落,麦金德认为陆权比海权重要。他把欧亚大陆和非洲合称"世界岛",与周围岛国合称心脏地区。东欧为通向心脏地区的大门。他说,如果德国与俄国联盟,或德国征服俄国,则奠定了征服世界的基础。由于海权国家无法进入心脏地区,使得心脏地区边缘的国家如中国、印度和德国等大陆能获得和平安宁。除此之外,西方还有海权说和空权说。海权说的代表人物、美国的马汉(Mahan 1840-1914)总结了英、日、西班牙等国称霸世界的历史,认为"海上交通线是一个国家实力和战略的最为重要的独一无二的因素"。一个强国应该控制海上的贸易,建立海上基地,牢牢地掌握制海权。丧失制海权,国家的经济将被扼杀。"战争最终不是战斗而是实业",故应通过制海权保护本国的经济贸易。如果制海权受到威胁,就必须进行海上战争。此时,应集中力量摧毁敌人的一切战舰,给敌人的海上力量以致命的打击。马汉的海权主义给老罗斯福政府很大的影响。另一个用势学说便是意大利少将杜黑(Douhet 1896---1930)的"空权说"、"空军制胜论"。他极早地预见了空中战争,认为在未来战争中制空权绝对重要,"掌握制空权就是胜利,丧失制空权就是失败"。因此,杜黑主张加强空军威力,大力发展航空工业,在实战中,集中使用空军力量,不仅打击敌人的前线阵地,而且攻击敌人的后方,以破坏敌国的工业、挫伤敌国人民的斗志。他的这种空权主义理论极大地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从上可见,孙子的战略战术与西方的学说是有相通之处的,不过,差异也是明显的,如:西方人更强调以会战为中心,强调实力和综合国力;而孙子避开会战,强调避实击虚; 西方人更重视用兵之"快",而孙子更重视用兵之"奇";西方人看重兵种、武器的作用,而孙子在这方面没有论述;西方人古代主要运用骑兵,兵员少,机动快,补给容易;而中国人主要依*步兵,兵员庞大,难以真正快速地机动,粮草供应非常困难,所以,孙子说:凡用兵之法,带甲十万,千里馈粮……。
科林斯宣读论文完毕,谢伟思、文森特分别就吴起、孙膑的军事思想与孙子思想的联系和比较作了报告,以后三天,马歇尔、威斯特摩兰、艾森豪威尔、史迪威等就孙子兵法在当代的运用进行了激烈的辩论,《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对此作了深入的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