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的更迭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冷暖,而且牵动着整个社会的生产、生活。随着冬至的消逝,北京将有可能经历新世纪以来第四个暖冬。何谓暖冬?“暖”从何来?暖冬将会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
从气象学上来说,暖冬就是冬季(12月到次年2月)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明显偏高,它是与平均气温-2.7℃比较而言的。高于-2.7℃就为暖冬。北京气象台气候预测分析研究室的高工王桂田说,“预计今年北京冬天的平均气温将达到-2.2摄氏度。”
人为因素并非暖冬主因
每到暖冬,不少人会不断反省,是不是楼房水泥建筑、柏油马路、汽车尾气等等人为污染及城市的热岛效应成为了暖冬的主要因素呢?而专家的答案与此相反,王桂田说,“这一系列的人为因素只能作为增强暖冬的因素之一,主要制约因素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是直线上升的,然而温度上升则表现出冷暖交替的波动特点。这表明气候变暖同时还受其它因素的制约。
据介绍,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是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异常增温和异常降温的两种现象,它的发生发展常常会引起我国冬季气候的异常。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常常导致我国冬季温度上升,形成暖冬气候。据了解,今年年底明年年初,我国又要经历一次大规模的厄尔尼诺现象。暖冬就是它的副产品之一。
暖冬与冷冬交替形成气候变化周期
北京暖冬已有十余年历史,那么它会持续多少年呢?王高工告诉记者:“每个事物都有它自身的生命周期,交替并循环往复。预计全球变暖还要持续十年左右,暖冬天气也可能随之继续。
暖冬周期过后,平均气温比常年偏低,形成相对的冷冬。冷冬同样历经自身的生命周期循环往复。事实上,人们对无论冷冬还是暖冬都有习惯成自然的感觉,大多的期望值都是定位在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生产生活。王高工说,暖冬带来的利的方面要多于弊的方面。
暖冬可以减少居民,特别是老年人三类疾病的发作和死亡。
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心脏病这三类疾病的死亡人数都与气温有关,寒冷可以造成这三类疾病死亡人数的增加。因此,暖冬可以减少居民特别是老年人上述疾病的发作和死亡人数。
除此之外,暖冬使整个季节后移,对生态环境尤其是对农作物、森林植被等有延缓生物周期的良性作用。暖冬中,小麦会生长更加旺盛,枫叶的红叶期变得更长。此外,暖冬还可以有效地节约一部分冬季的能源,缓解供电供暖的压力。
暖冬同样需要加强防寒保暖
王高工指出,暖冬并不意味着不会出现强降温天气,同样会有强冷空气影响而出现寒潮和大雪的天气,所以暖冬同样需要加强防寒保暖。
专家特别提醒,冬天暖和、干燥,加上暖气和空调的使用,会使人口干舌燥、流鼻血、嗓子疼、皮肤干燥发痒等。还会削弱人体上呼吸道的防御功能,诱发各种呼吸道疾病。因此在天气好时还要适当除尘通风,这样能减少和抑制病菌病毒繁殖,预防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