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对道教的崇信更甚:
1、政和七年(1117年)二月,称天神青华帝君下降宣和殿,又夜梦老君谕曰:“汝以宿命,当兴吾教。”四月,徽宗授意道录院册封他为“教主道君皇帝”,从而把道教变成了国教。
2、崇宁元年(1107年)建长生宫于京都。政和三年(1113年)建玉清和阳宫(旋改名玉清神霄宫),后又建葆真观、上清宝箓宫等。政和七年(1117年)下令将全国的天宁观都改名神霄玉清万寿。宣和元年(1119年)京师神霄宫告成,徽宗又亲自撰《神霄玉清万寿宫记》,赐天下勒石。
3、上玉皇大帝尊号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仁体道昊天玉皇上帝”,上地祗为“承天效法厚德含光大后土皇帝祗”。封庄子为“微妙玄通真君”,列子为“致虚观妙真君”,配享“混元皇帝”老子。其他诸神,并有封号。
4、政和四年(1114年)初置道阶。重和元年(1118年),置道官二十六等、道阶八等;始立道学制度,学道之人,可入州县道学教养,每年试经拔举,分若干品级;令太学和辟雍置《内经》、《道德经》、《庄子》、《列子》博士各二员,不久又于诸州添置道学博士。宣和三年(1121年),令三京置女道录、副道录各一员。
5、重和元年(1118年),用蔡京言,集古今道教事为纪、志,汉至五代为《道史》,本朝为《道典》。徽宗自崇宁年间(1102—1106年)即始谕天下搜求道书,至政和三年(1113年)十二月,又召天下访求道教仙经,编成《万寿道藏》,共5481卷,并送福州闽县刻板。
北宋时期,茅山派仍然活跃,二十五代宗师刘混康自神宗时即出入宫中,后徽宗又为其造天宁万寿观,并赐号葆真观妙先生。天师道经过近百年的沉寂,渐次兴起,如龙虎山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崇宁三年(1104年)应召赴阙,颇受徽宗礼遇。明年五月,赐号虚靖先生,其父兄辈亦皆赐爵。符箓道教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并占主导地位。神霄雷法开始流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