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美宮
亦稱“蕭阿爺廟”,位於泉州市區南門“後武尾”古富美渡頭,始建於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清•道光辛巳(1821年)重修。主祀西漢名臣太傅蕭望之,泉人稱蕭太傅為“後武尾阿爺公”;配祀文武尊王及康王爺等王爺二十四尊,旁有夫人宮。
蕭望之是漢代的著名儒家之一,為官清正,忠君愛民,剛正不阿,又是孝子,官至御史大夫、太子太傅。《前漢書•卷78•蕭望之傳》謂:“字長傳,東海蘭陵人……家世以田為業,至望之好學……京師諸儒稱述焉……(宣帝疾篤)詔以丞相禦史前將軍望之傅(漢元帝)。(後為宦官弘恭、石顯所誣)飲鳩自殺。”後人欽其品德,建廟以祀。泉州何時供奉他為神,史無可稽,應是隨早期中原移民入泉的。
祭祀
“阿爺公”神靈顯赫,建廟以後,富美宮一直扮演著泉州祀奉“王爺”類神明之鋪境“聯誼”活動主持單位的角色。泉州民間王爺崇拜由來已久,祠廟遍于臨江、沿海,而富美宮則列各廟之上,素有“泉郡王爺行宮”之稱,祭祀尤為隆重。其祭祀有二特點:
一是獻以生羊
以羊祭祀古禮稱為“少宰”之祭,規格甚高。富美宮古有放生公羊之俗。一說蕭事母至孝,以公羊牽車載母,自己在後面推車;一說羊性溫順,吮吸母乳時必下跪,均為褒揚蕭公孝行之義。
祭羊不殺,放生的公羊,脖頸上掛有牌子,角上刻有記號,白晝外出遊逛覓食,夜晚回宮臥於廟下,民間視作“神羊”,人不敢傷。然“神羊”外出擾民甚劇,吃莊稼、小販的蔬菜、水果等,任意糟蹋。“後武尾公羊走到那裏吃到那裏”,成為泉州民諺。民不敢阻,又不堪其擾。明•才子陳紫峰(參見《泉州人名錄•陳琛》)遂有宰殺“神羊”之憤舉。抗戰時期,民生農校師生也曾殺“神羊”食其肉。“神羊”對蕭公和富美宮的盛德令名均有損,後來主事人便把公羊圈置柵欄內(宮的右前方),免其擾民,形成獨特景觀。
二是“放王爺船”
富美宮旁設有製作王爺船的作坊。每逢災患之年,均舉辦大型醮會,按例送王船往晉江順流出海。王爺船仿民船體型,又稱“彩船”,載重在十頓以上。船上設有神壇,置奉神明,配有大牌、涼傘、兵器、樂隊和各種生活用品、藥材,以及活公羊、公雞等,裝飾威嚴。據傳,富美宮歷年送出的王爺船達百艘。因泉州與臺灣僅一衣帶水之隔,這些王爺船大多漂抵臺灣沿海,被當地村民恭迎前去奉祀。因此,富美宮便成為閩台王爺信仰的發祥地之一,蕭太傅也成為臺灣泉州籍移民的保護神。富美宮組織的“放王爺船”活動,不僅吸引了泉州地區其他王爺廟參與,也吸引了來自臺灣鄉村廟宇的參與。
傳播臺灣
崇敬王爺,是泉州民間信仰的一個特點。隨著泉人東渡臺灣,此風也傳去臺灣。乾隆間《重修臺灣府志•卷13•風俗》載:“台俗尚王醮,三年一舉,取送瘟之義也,附郭鄉村皆然。境內之人鳩金造木舟,設瘟王三座,紙為之,延道士設醮。……跪送酒食既畢,將瘟王置船上,凡百食物器用財寶,無一不具,送船入水,順流揚帆以去。”所以王爺也與海事有關,不獨祛避瘟疫而已。
臺灣有“王爺公”宮廟七、八百座,追溯其建廟源流,大多直接或間接與泉州富美宮有祖廟分靈關係。其形式有以下幾種:
一、乘從泉州富美宮舉辦醮會放送的“王爺船”漂到臺灣。台中縣大安港和和安宮《簡介》載:“本宮祀神為金、吉、姚三府王爺,神像由泉州府後輔尾王船而來。”嘉義縣東石港先天宮今尚存一條1925年從富美宮送出的“王爺船”。
二、閩南移民把富美宮傳至家鄉各處分廟的神靈香火帶進臺灣,然後在臺灣各居住地建廟以祀。如高雄市旗津區天鳳宮的吳王爺就是從晉江潘經鄉分靈的;台南縣將軍鄉保濟宮的池王爺來自石獅大侖村;嘉義縣東石鄉連天宮的何王爺來自晉江長市鄉白石堡;台南縣福安宮的吳王爺來自泉州錫坑村等。
三、臺灣同胞到閩南謀生,返台時把在泉州富美宮“過爐”的神像帶到臺灣建廟祀奉。
儘管如今臺灣“王爺宮”廟名不一定叫富美宮,但從其廟志記載看,說明其祖廟在泉州富美宮。《臺灣嘉義縣東石港先天宮志》載:“溯自先民隨鄭成功(參見《泉州人名錄•鄭成功》)渡台定居東石港……至康熙六十年始建廟宇祀王府千歲。……民國十三年四月初二派代表黃傅心等19名往泉州富美宮進香。”如今先天宮已分壇全島多達百餘座,如高雄分宮、屏東小琉球五龍宮、台中諸興宮、臺北玄一慈惠堂、新竹順天宮、嘉義頂安宮、彰化五侯宮等,皆供奉蕭太傅並奉泉州富美宮為祖廟。《鎮安宮志》載:該宮“五千歲系發祥于大陸福建泉州。”
民國年間,臺灣雲林縣聚安宮、嘉義縣東石先天宮等到泉州富美宮參拜,帶回祖廟所贈“威鎮麥津”、“靈照東石”等牌匾,今仍高懸廟中。1990年,回祖廟謁祖參拜的雲林光大寮聚寶宮、臺北三重市靈聖宮、彰化白沙坑富美宮等,還在祖廟旁捐建接待樓。
媽祖和蕭王爺都是福建向臺灣移民的保護神。媽祖是福建本生本土的,蕭太傅是古代中原移民帶來,再由泉州出境的,媽祖信奉遍及全球華人,蕭王爺信仰只局限泉州與臺灣部分地區,這是兩者的差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