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宗教局副局长齐晓飞在户县重阳宫“重阳祖师灵柩安奉典礼”上的致辞
关于道教发展的几点思考 国家宗教局副局长齐晓飞在户县重阳宫“重阳祖师灵柩安奉典礼”上的致辞
——2009年11月18日
2009年11月18日,由中国道教协会主办,陕西省道教协会、北京白云观、香港青松观、户县重阳宫承办,陕西社会科学院道学研究中心、香港全真道研究中心、西安市道教协会协办的重阳祖师灵柩安奉典礼在户县重阳宫举行。国家宗教局副局长齐晓飞、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张伟、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陕西省宗教局副局长张宁岗,以及来自内地和香港地区,韩国、新加坡、法国的道教界代表、学者和信众数百人出席了大典。齐晓飞副局长在致辞中,缅怀圣人、忆古思今、体悟启示,对中国道教的弘扬和发展提出思考,寄予希望。致辞全文如下:
尊敬的任法融会长、
尊敬的各位高道大德、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今天重阳宫阴阳相应、天人合一,道教界在这里为全真祖师王重阳灵骨举行隆重的安奉仪式,此时此刻我也有一份特别的感动。大家都知道,为先贤伟烈从事葬埋祭祀的活动,中国古代早就有之,是我们中华的传统文化,这样的活动有其深刻的文化意义。我记得唐代思想家韩愈早就说过这样的话:“古之时,人之害多矣。有圣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相养之道。为之君,为之师。驱其虫蛇禽兽,而处之中土……”其中韩愈还特别提到了古代先贤圣人教授百姓从事葬埋祭祀,并揭示其文化意义是“以长其恩爱”。这样的活动会给百姓带来恩爱,知道感恩,知道爱。正因为有了感恩,有了爱,所以孔子才会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焉”。我们都知道上个世纪,我们的社会遭受了一次大的灾难——文革的灾难,全真王重阳祖师的陵墓也未能幸免于毁。对比今天,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道教界把王重阳祖师的灵骨重新举行隆重的安奉仪式,这表明了三十年间中国的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回归了传统,回归了天常,也昭示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大有希望。
今天除了感动之外,还有些思考。昨天晚上看了主办方送来的很多资料,一夜都在思考。我觉得从事这样的活动,特别是道教界,在祖师面前,应该有见贤思齐,应该有承前启后的作为。八百年前,王重阳实际上是在古老的道教内推动了一场改革,这场改革昭示出来的那种精神,那份宝贵的精神遗产,今天意义犹存。我想到以下几点:
第一点,道教的发展,大道何在?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就是道教要可持续发展,根本的动力何在?我觉得王重阳当年在推动那场改革的时候,就已经做出了选择,也做出了回答,那就是要本持彰显道祖老子深刻的、丰富的思想内涵,来推动道教的建设发展。我们都知道,道教在汉代产生以来几百年间,虽然其教义主干没有脱离黄老或老庄的思想,但是也没有使这样的思想真正地体制化、制度化、系统化。在统治者的扶持下,在具有草根性的信众的需求下,实际情况是神仙学说盛行,可谓“神仙有术,黄老不彰”。昨天我在资料上看到《郝宗师道行碑》有一段话指出了这个现象:“道家者流,其源出于老庄,后之人失其本旨,派而为方术,为符箓,为烧炼,为章醮,派愈分而迷愈远,其来久矣”。所以,到了八百年前重阳祖师的年代,一方面是社会民族矛盾激烈,金人南侵,打到北宋灭亡;而一方面是占据当时道教主流地位的符箓派,也同时遭到了灭顶之灾。道教怎么办?古老的道教怎么发展?这是摆在道教界乃至中国社会面前的一个大问题。重阳祖师因时因势,放弃了金丹符箓之流,而坚持了老庄的思想,以思想立教,把老庄的思想贯彻到教义中去,并且系统化、制度化。当然他这是在吕岩、陈抟、刘操、张伯端等以老庄清净无为学说为认识的前提,注重个人生命的修持,从而去实现道教长生久视目标的思想,并且把它系统化、制度化,成就了道教的这场改革,创立了全真道,给古老的道教带来了活力。我认为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在科学昌明的今天,我们也不同程度地面临这样的问题。记得2007年我们和在座的张伟同志一起,支持道教界在西安举办的首届国际道德经论坛上,就提出了这样的口号:道教不能“神仙有术,黄老不彰”。道教一定要挖掘彰显其深刻、丰富的思想内涵,提升文化品位和形象,才能有大的和积极的社会意义。王重阳的改革在这方面给我们有很深刻的启示。
第二点,道教在中华文化建设发展大局中,应置身于什么样的位置才能有影响有积极贡献?我这是用今天的语言来说一个古老的话题。当年王重阳在创建全真道的时候也回答了这个问题,那就是他积极地倡导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我们都知道,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在先秦的时候有诸子百家;秦统一中国的时候,是以法家为重;汉初文景之治是老子的思想为主导;汉武帝时董仲舒独尊儒术;魏晋梁隋之间是佛教盛行。千百年下来,到现在我们可以说传统文化是以儒释道三家为主流,儒释道相通、互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应该有一个主体的观念,应该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我认为王重阳就是这么做的,这一点对今天的我们也是非常有启示的。王重阳是道教,但他没有一教独居、一教独大,他采取的是包容、是开放、是相同相融,他把三教比作一个鼎的三足,“鼎如三足,身同归一”,他又把三教比作一树生三枝。我认为这是非常精彩的思想,他在八百年前就看到这一点。当然在六朝的时候,特别是到了宋明理学以后,三教的思想汇流,已是一个潮流了,这是中国的历史事实。所以,在当前中国大发展,大踏步走向世界的时候,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在哪里?我们要从这里面去找,单独哪一家都不行。所以今天中国人在世界上建孔子学院,建少林会馆,我觉得还要建老子学院,要整体发展才有话语权,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软实力,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
第三点,道教这一古老的宗教,在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时候,在服务大众的时候,可以有什么特别的方式走向社会,贴近人群?我觉得王重阳当年在创全真道的时候也作出了选择,作出了很好的实践,这就是他的养生思想。他的内丹养生体系,非常有特色,影响很大,我觉得今天来做这件事情,弘扬道教的养生思想,而且积极地推动它的实践,既符合道教基本的长生久视的信条,同时也符合道教自身以及信众的思想和日常起居的需求,也必定造福于社会大众。王重阳的内丹养生体系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不孤立地看待人的养生修炼,而是把它和社会的实践结合在一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现在人类身体健康提出的标准是身心健康,实际上这是两者的结合,我们的道教有解决这个问题的“灵丹妙药”。所以我认为弘扬道教养生的传统,能够对构建和谐社会,对老百姓产生积极的作用。
第四点,王重阳创建全真道,不仅在于思想和理论建设,还在于组织建设的特色,在于道风建设的着力。他提出“出家者,先须投庵,庵即是家”。从此开始,道教的出家人就以庙为家,成为定制。后来为了方便道士的云游、参访,逐渐又发展成了丛林制。这个体制一直保持到今天,全国有很多的宫观洞天都采取这样的制度。今天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这些宫观洞天怎么建设?怎么管理?道风怎么秉持?这也同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今天的安奉仪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让我们能够在先贤的思想中找到源头,得到启示,去思考加强道风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的途径和方法,这也是很有意义的。
今天的安奉仪式确实是意义殊胜,除了一份感动之外,还有很多的思考。我希望道教界的朋友也能在感动之余,都来思考,都来为先贤精神的继承作一份努力。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谢谢!
(即席讲话,根据录音整理)
(来源:国家宗教事务局一司 图片提供:杨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