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猜出台湾所说的“积体电路”、“软体”、“网路”,就是大陆说的“集成电路”、“软件”、“网络”吗?如果对这些能望文生义地猜出,你还能猜出台湾的“电浆”就是大陆的“等离子体”吗? 两岸的科技工作者操着同样的母语进行交流却往往“卡壳”,不得不借助英语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 这一切,都是两岸科技名词不一致惹的祸。这种状况给两岸科技、产业、文教等方面的交流造成障碍,两岸科技名词的对照统一已迫在眉睫。 令人欣慰的是,海峡两岸都已有人开始做这项工作,大陆的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就是积极促进开展这项工作的机构之一。 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潘书祥介绍说,海峡两岸分隔五十多年,这期间正是现代科学技术大发展的时期,因此,两岸科技名词,尤其是高新技术领域的名词,差异较大。如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据统计完全相同的只有百分之五十八,相对情况较好的基础学科如物理学,也有大约百分之二十的不一致。 潘书祥指出,海峡两岸社会各界都对两岸科技名词不一致造成的语言障碍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感受。第一次“汪辜会谈”就把探讨两岸科技名词的统一工作列入共同协议之中。而两岸科技名词要取得统一,首先就需要了解对方,编订名词对照本,在编订中或编订后逐渐取得一致。 作为海协会明确为两岸名词对照统一工作的牵头机构之一,全国科技名词委同台湾的牵头单位“李国鼎科技发展基金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与台湾同行进行了多方面的交流合作,接待了许多台湾专家来访,也组织了近十批大陆专家赴台参加有关学科的名词对照研讨会。 据潘书祥介绍,两岸科技名词对照工作,一直本着“积极推进,增进了解;择优选用,统一为上;求同存异,逐步一致”的原则开展,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精神来计划安排。对于那些与两岸“三通”有关的学科(如大气、航海、航空、船舶等),以及名词混乱现象严重的学科(如计算机等)和条件成熟、容易开展的学科(如天文、昆虫等)先行开展名词对照。迄今已有十多个学科同台湾同行建立了联系并开展了对照工作,其中,大气、昆虫、航海三个学科已完成了两岸名词对照的研讨、审查和编订工作,将于近日公布出版。 当今科技,突飞猛进,新名词不断涌现,如何避免两岸科技名词不一致的现象继续发展?潘书祥说,对此采取的是“老词老办法,新词新办法”。即对两岸已各自公布、约定俗成的科技名词以对照为主,逐步取得统一,而对于新产生的名词,则争取及早在协商的基础上共同定名,以免以后再行对照。在这方面,两岸已有合作成功的范例,对一0一至一0九号元素的重新定名,就是由两岸专家及时协商、沟通达成共识,两岸同时公布的,并创造了两岸都认可的九个汉字。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潘书祥一再强调,受两岸科技名词“一国两词”、“一物多名”现象困扰的,已远远不止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还影响到民族语言的纯洁和中华文化传承。科技名词对照统一工作实质上是一项巨大的文化工程,这项工作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其意义可比“书同文,车同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