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的生活 吉冈义丰 著 余仲珏 译 (译者的话:已故吉冈义丰教授是日本研究中国道教的专家。他最后一本书是《追求长生》,1970年在日本京都出版。书中194页至228页介绍了“道士的生活”,主要讲的是解放前夕北京白云观道士的生活。1979年美国研究道教的专家荷尔姆斯·韦尔奇教授和法国研究道教的学者安娜·塞德尔合编了一本中国宗教论文集,题为《道教的多面性》,由耶鲁大学出版。书中收入了有关“道士的生活”这一章,略有删节。这篇译文就是根据以上这个英文版本翻译的。
吉冈义丰从 1940年至1946年住在北京,这六年中他经常到白云观小住。他描写的白云观道士生活虽基本符合实际情况,但有些地方仍然有出入。例如挂单的程序和仪式就不太准确。在名称的提法上有错误,例如称侵华战争为“大东亚战争”。此外还有一些不清楚的地方译者作了注释,附于篇后。希望读者于浏览时不忘辩误,鉴赏中留意去伪。)
道 观 道观这一名称相当于佛寺。道庙通常称为观、庙、宫、坛、祠、阁、洞等。孔庙和佛寺也使用以上某些名称。
道庙有两类,十方丛林和子孙庙。子孙庙由同派师徒世袭,大多数道庙都属这一类,称为普通或小道院,十方丛林是道教中心大庙,凡是道士不论宗派均可挂单,很像佛教的丛林制度。十方丛林不收小道士,住庙道士都是从各地云游来学道的,也有来受戒的小道士。
十方丛林最重要的特点是有权建立传戒坛。方丈相当于日本佛教本山的管长,可以开坛传戒。新来挂单的道士要受戒后才成为正式道士,因此他们常来十方丛林挂单,住庙学习,等待受戒。
除了以上两种道庙之外,现代的道观可以按教理教义的内容分为天师道和全真教两大派。天师道的道观几乎毫无例外全是子孙庙。主领天师道的是江西龙虎山的张天师。天师职称世代父子相传,这说明他们虽然正式脱离世俗,却并不严格禁止成家。
有家室的道士不能住观,对他们的称乎也有多种,均为的是强调他们和出家住观的道士有区别。天师道道士不受戒,清末之前只要持有天师的牒录就可认为是正式道士;民国以后,这一制度逐渐消亡,天师道也就丧失了大部份结聚力。
另一方面全真教仍然保持子孙庙和十方丛林之间严谨的区别。北京全真教祖庭白云观藏有一份全国其它十方丛林名单:
太清宫(下院)
常清观 (山东 济宁)
八仙菴 (西安)
楼观台 (西安)
龙门洞 (西安)
留侯祠 (陕西 汉中)
玉皇阁 (武汉)
玄妙观 (武汉)
武当宫 (武汉)
长春观 (武汉)
白云观 (上海)
右圣观 (宁波)
丹德观 (宁波)
玄妙观 (江苏 常州)
青羊宫 (四川)
二仙菴 (四川)
天后宫 (青岛)
冲虛观 (广东 罗浮山)
黄龙洞 (广东 罗浮山)
白鹤观 (广东 罗浮山)
三元宫 (广州)
应元宫 (广州)
元妙观 (广东 惠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