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打保龄球,我不时能碰个满分——有一次我连续两球都击倒了 10 个瓶,致使旁边的陌生看客还以为我是“高手”。
可是,随着经验增加,我很少能碰上满分了,而新来学打球的朋友却不时能碰个满分,就像我当初一样“辉煌”,这使我很不解。于是我就观察他们,发现他们很放松。新手完全把打球当作游戏,不在乎成败,嘻嘻哈哈地“玩”而已。只要他们稍微掌握一点“感觉”,偶尔就能把球扔在一条恰当的轨道上。他们更注意前方的 10 个瓶,而不在乎手上的球,正是这种心态,导致他们能碰上好运。
而我的精力是分散的:我不仅关注前方的 10 个瓶,还在意手上球的运作,当我的意识在这两点间徘徊时,差错就随时可能出现。
更显著的是:当第一球打倒 9 个瓶,只剩下最后 1 个时,人们的失败率往往最高。我发现,面对 10 个瓶时的心情,比面对 1 个瓶心情要放松得多——在保龄球场上,这是最常见的“关键时刻”,面对这 1 个瓶,投球手往往最紧张,精力最集中,但是,这通常导致他连续失败。
看出“道理”之后,我决定放松自己。无论面对 10 个球还是 1 个球,我都不认为它们很“关键”,而保持一颗平常心。看准瓶后,尽量平稳地把球扔出去——虽然不能次次得高分,却保持了总分与我的水平相当。特别是面对最后 1 个瓶时,这种心态减少了我的连续性失败。
我们在观看奥运会之类的竞赛时,常常会遇见名将在“关键时刻”落马,那个一败涂地的分数有时会令旁观者哀叹、愤怒。通过打保龄球的经验,我是能够理解这种现象的——他们太“在乎”所谓的“关键时刻”了。其实,只要把这个“关键时刻”调到前面去,我相信他们会发挥得很正常,甚至很优异;只因这“关键时刻”是“最后一刻”,而在他们的内心产生巨大波澜,导致肢体感觉和思维判断失衡,进而落得失败的下场。可惜的不是他们没有本事,而仅仅是因为内心波动导致这个结局。
如果将这个道理推广到我们的生活,我想,即使面对人生最“关键”的时刻,我们也不妨轻松大度一点,为了避免那不必要的失败。在同样的情境中,能保持内心平静的人,最容易接近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