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 城 山 傳 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張道陵天師在青城山傳道,曾到過的常道觀,又名天師洞,青城山主觀,道教活動中心。始建於隋大業年間(公元605-615年),位於青城山第三混元頂下,白雲溪與海棠溪之間的山坪上。海拔一千米,觀後因有天師洞,故人稱“天師洞”,也稱“第五洞天”。
天師洞古名黃帝祠,隋名延慶觀,唐稱常道觀,宋名昭慶觀。現有殿宇建於清末。整個建築群占地七千二百平方米,由古常道觀、黃帝祠和天師洞組成。天師洞窟內有石刻張陵天師像,面有三目,神態威嚴。左手掌直伸向外,手掌正對千年親植銀杏樹,掌中握有“陽平治都功印”,為天師鎮山之寶。旁有三十代天師張繼先塑像。 東漢順帝時(126-144年),張道陵入蜀在青城山一帶倡行五斗米道,傳道數十年。有傳說漢桓帝永壽二年(156年),羽化於青城山。終年一百二十三歲,葬於青城山混元頂,今青城山天師洞張陵羽化飛升之處。
白雲子供稿
天師降魔石、三島石、試劍石 相傳,青城山是鬼魔橫行的世界。祖天師張道陵來到山中,決心除掉妖氣,但遭鬼魔妒恨。一天張道陵正在「運法」,忽然間電閃雷鳴,天昏地暗,一塊巨大岩石從空中飛來。張道陵心知是鬼魔作怪,氣憤之極,他揮劍用力一劈,巨石被劈成兩半,南邊一塊又震裂為二、三塊,巨石墜落在海棠溪畔,這就是有名的「三島石」、張天師試劍石。光緒九年(公元1883年),六十一代天師張仁晸來此朝祖時手書上鐪「降魔」二字,又稱「降魔」石。
擲筆槽 出天師洞後門不遠,有一道令人頭昏目眩的斷壁深槽。傳說古代青城有「六大鬼神」、「八部鬼帥」為官。張道陵「得道」後,太上老君命他懲治這些鬼魔,「使晝夜各分,人鬼有別」。張道陵以朱筆劃山,劃出了一道深十三丈,闊三十丈的深溝,鬼魔不能過,使「人處陽明,鬼行幽暗」,「六大鬼王歸於北,八部鬼帥竄於西﹗」使青城山從此山明水秀,成了風光幽美的遊覽勝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