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解读周易

作为“五经之首”的《周易》(又称《易经>),本是一部中国文化占典名著,因为某几个字眼,就有了一部国人甚至更多的人眼中的天书,扑朔迷离,神秘难解。不经意之『自J,易卦算命、八卦看相、八卦占宅和八卦定出行、问吉凶,总有遍布城乡的文化骗子,扣着“易经”的招牌张扬预测术,牟利诓拐。不少前人和时人研究易经易卦,也总是在吉凶祸福里钻牛角尖。而赵又春先生一反常态,跳出已是枷枯紧锁的i同框框,从生活与现实出发遥思数千年前,试图担当新的责任,把《周易》从丰J卦问讯的神坛上解放卜来。
  世人喜欢为《周易》冠上“世界大百科全书”、“中华民族哲学思想之源”、“打开宇宙迷宫之门的金钥匙”一类的帽子。然在赵又春先生看来,奉真率然的《周易》,就是一部由占筮算卦用书逐渐演变成的占代政治哲学著作,是当时史巫献给侯王、君主的“政治进言集录”。思考平静,辨证清晰,旗帜鲜明,《我读周易》完全撇开《易传>,置传统治《易》方法丁不顾,完全凭训诂和逻辑全新解读《周易》,形成彻底的、纯粹的义理样本,势必引发易学界的重新认识与理解。  作者读《周易》,没有单纯择上几句来简单谈心得,也没有扮演大学问家身份弄得云里雾里,而是开门见山,开篇就提出白己的解读思路。他所读的《周易》即为与《易传>对言的《易经》,他也只对作为“经…传”融合的《周易》中的六十四卦画、系后而的卦辞与爻辞,作出独立的辨识和理解。他没有过多去理会以往已被浸染百遍、过滤干回的《周易》阅读,想的只是能认真寻找到当初作者的意图,做的就是完全不提、不顾《易传》关于《周易》所说的一切,不引证,不批评,彻底抛开“以传解经”的传统模式,仅仅借助训诂和逻辑的手段,在理性解读中为《周易》作出了全新的定义。
  在《我读周易》中,作者没有回避《周易》占筮算卦的最初而目,当时侯王、君主一类的最高统治者身边的参谋们,一方而充当饶有文化的近臣角色集思进谏,一方而兼任记事史官与祭祀主持的身份占筮国运,从而使得《周易》具备了“政治进言集录”和“政治教诲总集”的双重性质。但想得更多的是,那些政治、伦理、宗教合一的时代对《周易》的原始应用。  作者选用当F流行的、取H《十三经注疏》的王弼本作为读易底本,时而比较了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周易》帛书不同处,采用注释词句、批评他人注译和h我理解三者融合的方式,夹叙夹议,逐一地对字、句、卦作言之有理的分析。他对词句的理解,找不到勉为其难、门圆其说的痕迹;他评点别人论说,确实做到了言之有理、敬之以礼的精彩。因为他想为重新认识已模糊数千年的《周易》,找到较为清晰的路途,而不是创造玄乎其玄显示一己的学问高深,也没有借助娱乐文化的手段赢取读者的欢心,只是冷静地思考着讲清“我是怎样达到对于这个字、这一句、这一卦的这种理解”,如何做好为中华传统文化普及拓荒路的工作。
  代表历史的实录,融会着哲学思辨,关乎着占代中国人们对修身处事、教育原则、军事月兵、科学总结、农牧生产、治国齐家、睦邻邦交、改革之制、诚信之礼、中庸之道等方而的认识。在相应的地方,较之丁今天流行的其他诸家如刘大钧、高亨、李镜池、邓球柏,甚至是王弼、程赜、朱熹、王夫之等占代注《易》名家,或批评,或引证,一副虔诚而谨慎地模样,完全没有当r部分批评家们盛气凌人、胡乱论说的架势。他读《周易>,没有读出预测人事尘世的神明方术,也没有谈论高科技应用的绝妙机理,只是读成了一部由商、周诸多史巫长时间集体创作的政治哲学    著作,为诸侯进言,助君王教诲。即使是占筮,也不过是应用于宫廷胡庙,预知国家民生大事。    作者明确《周易》产生的背景,重视词语的训诂,理清作者的思路,冲破象数派、义理派传统解“易”方法,抓住创作者的话对谁说、爻辞语境属何情形、明辨占断辞非占断辞关系以及“贞”、“利”、“往”、“用”等几个最常用字的含义用法,终丁走出了一条清新的《周易》理解2路。  读占代经典名著,无论是解,还是品,需要的是一种淳朴的心境。赵又春先生接连推出关于阅读《论语>、《老子》和《周易>的著作,努力在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中构架一己的研究成果,在读占注典已是论说纷纭的今天,毅然创造出一个全新的而貌,见解独特,功力见著,深度一显,但又有平常学术书难以企及的通俗与趣味。图书的装帧简沽素雅,纯厚大气。行文之中,把关键性的语句用醒目的字体加以标示,或将有代表性的文字在显眼的地方点缀出来,既有助丁读者迅速对接上著述的思想所在,又见出了作者和编辑的用心。
八字预测、六爻占卜、奇门遁甲、风水策划、预测分析、情感挽回、情感预测、情感咨询、和合风水、催婚姻风水、斩桃花风水、回心转意和合风水、七日和合风水、和合文化易学风水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