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的境界

 说淡泊的文章真不少,有人说淡泊是清虚自守,有人说去浮戒躁方为真淡泊, 还有人说淡泊就是光求趣,不求利。听上去,似乎各有各的道理。其实, 淡泊这一境界, 并非是一种心向往之而不能达的理想,而仅仅是一种冲淡平和的心境。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回归自然的淡泊;“晤入无怀境界,一轮之心月独明”,是以心为禅的淡泊。“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是浸淫诗文、不改其乐的淡泊。“廓然神自清,含虚洞玄妙”,是通过静坐体验到一种禅悦和法喜。

  唐代诗僧寒山把多年修行的感悟,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其中有一首诗中写道:“登陟寒山道,寒山路不穷。”其字面意思是登上寒山的山道,寒山上的道路不绝,其实,是暗指学佛的道路无法穷尽,佛德智慧奥妙无穷。接下来四句“溪长石磊磊,涧阔草濛濛。苔滑非关雨,松鸣不假风”,则用形象的语言描写了山中的风景,初读,以为是吟风弄月,再读,则发现并非这么简单,这四句诗分明道出了学佛后产生的淡泊宁静的世界。这是一种非常幽远的境界,如同空谷足音一样难闻难见。最后两句“谁能超世累,共坐白云中”,是全诗的诗眼。

  谁能摆脱世俗的牵累,与我共同坐在白云中呢?白云并非实指,而是代表了佛学的一种至高意境。

  淡泊的境界并非邈不可攀,关键要认清淡泊的真义。淡泊的两极是躲避人生和淡而无味,前者以平淡之名废弃生活的根本,平淡成了一种美丽的托辞;后者把平淡与平庸相提并论,平淡沦为无所事事,无所作为。淡泊不是生活的目标,而是一种生存态度,生活的目标当然可以高远些,而生存态度则不妨从容平淡。从平淡走向丰富,通过学习与积累就有可能实现。从丰富再返回或转入另一种平淡,却需有较高的人生修养,方能达到此境。与白云共游,必须以超脱世累为前提。

  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中说:“尔来不得明心见心性,皆由忙乱覆却本体耳;古人云,静见真如性,又云性水澄清,心珠自现,岂虚语哉。”可见淡泊、澄清皆由静生,如果心浮气躁,即使一味心慕淡泊,却无法做到真的淡泊,更不用说宁静致远和洞见真如性了。
八字预测、六爻占卜、奇门遁甲、风水策划、预测分析、情感挽回、情感预测、情感咨询、和合风水、催婚姻风水、斩桃花风水、回心转意和合风水、七日和合风水、和合文化易学风水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