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孔子师徒论历史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4-8-5 18:19
标题:
孔子师徒论历史
以下是我从《论语》中搜集的孔子师徒论历史的一些资料,从中可以看到孔子的历史观和当时的一些历史情状。
1.论三代
1)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为政》)(注:孔子论夏殷周礼制之因革,他认为礼制虽然需要因时而变,但是也不能一味改弦更张,求变求新。)
2)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八佾》)(注:杞为夏禹后代所封国,宋为殷商后代所封国,当保存了部分古礼。但孔子已有难以考索之憾。)
3) 子曰:“周监(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八佾》)
4)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注:孔子的回答倒非常类似于某些今人对于历史的态度:不要没事找事,不要再追究什么历史的真实,一切向前看吧!)
5)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治)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泰伯》)
6)子张曰:“《书》云:‘高宗(注:指商王武丁)谅阴(注:守孝),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宪问》)
2.论诸侯
1)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雍也》)(注:齐国已经够好够强大了,不过还只是霸道,与鲁国相比还缺少些仁义礼智,像鲁国那样,已经接近王道了。)
2)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注:鲁为周公之封地,卫为康叔之封地,两人皆武王弟,所封皆商朝之中心地域,两国礼乐制度皆周礼之具体而微者。所以,西周分封制,在武装殖民的同时,还有文化的传播。)
3)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 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季氏》)(注:实际上这也是孔子对时势的评论。)
3.论古人
1)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八佾》)(注:孔子对管仲这个近代人物不知礼、不守礼的批评。)
2)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公冶长》)
3)子贡……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述而》)(注:孔子将伯夷视作道德的楷模,班固《汉书-古今人表》将其归入第二等“上中仁人”之列。)
4)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泰伯》)(注:据《史记》记载,泰伯(太伯)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长子,他和二弟仲雍让位于三弟季历,以让太王喜爱的季历之子姬昌即后来的文王继位。他们出走至吴地,创立吴国,泰伯即吴太伯。)
5)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泰伯》)
6)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泰伯》)(注:圣君无私心。)
7)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管仲。曰:“人也。夺骈氏邑三百,饭蔬食,没齿无怨言。”(《宪问》)
8)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宪问》)
9)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宪问》)
10)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宪问》)
11)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得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山下,民到于今称之。(《季氏》)
12)“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微子》)
13)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子张》)
4.论夷狄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无)也。”(注:反映了孔子对中原文化制度的自信。)
5.当代史
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八佾》)(注:八佾之舞本是天子礼仪而季氏僭行之。)
2)三家者(注:三家指三桓,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是鲁桓公的三个儿子鲁庄公的三个弟弟庆父、叔牙、季友的后裔。孔子时的鲁国,三桓私室专权,其中季孙氏即季氏势力最强。)以《雍》彻(注:本是天子之礼)。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八佾》)
3) 季氏旅(祭祀名)于泰山(注:本是天子和鲁君的礼仪),子谓冉有曰:“女(汝)弗能救与(欤)?”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难道)泰山不如林放(注:孔子的一个知礼的学生)乎?”(《八佾》)(注:以上三则都是孔子批评三桓违背周礼的做法,反映了当时礼崩乐坏的状况。)
4)陈成子弑简公。(注:田氏代齐的关键步骤。)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宪问》)
5)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季氏》)
6)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己,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阳货》)(注:同篇中还有阳货与佛肸召孔子出仕的事件。从孔子对这类事件的回应可以看出他在实践自己政治主张方面的变通。在周朝已衰弱不堪的情形之下,他的“吾从周”只不过是想重建一个原来西周那样的一种秩序,至于由周来建还是鲁来建,他其实是不拘泥的。用顾准《论孔子》里的话来说就是:天下归仁但不必归周。)
7)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微子》)(注:孔子的“东周”理想在齐、鲁、卫等国不断受挫。)
8)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微子》)(注:不管这段材料是哪个国家的情形,都可以反映出当时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礼崩乐坏和文化交流、下移的状况。)
6.论时人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以义。”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公冶长》)
欢迎光临 律令堂和合文化;八字预测、六爻占卜、奇门遁甲、风水策划、预测分析、情感挽回、情感预测、情感咨询、和合风水、文昌风水、催婚姻风水、斩桃花风水、回心转意和合风水、七日和合风水、七日和合术、易学风水道法团队 (http://maoshanfashu.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