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从孔子师徒“在陈绝粮”中获得的启示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4-8-5 18:19     标题: 从孔子师徒“在陈绝粮”中获得的启示

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有一段这样的记载: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色,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非兕非虎,率彼旷野。’吾道非也?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耶?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耶?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非兕非虎,率彼旷野。’吾道非也?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尔志不远矣!”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非兕非虎,率彼旷野。’吾道非也?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如何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这段话说的是什么呢?说的是:孔子带着他的学生在蔡国已经呆了很长时间了,而蔡国仍然没有起用孔子他们的意思,这时正碰上吴国侵略陈国,陈国的盟友楚国来救助陈国的时候,听说了孔子正在陈国和蔡国推行他的政治主张。楚国知道孔子这个人很了不起,于是派人给孔子发来聘书,希望孔子到楚国去讲学传道。正当孔子带着弟子们起身前往楚国去的时候,陈国和蔡国的当权者们不干了,他们商量着说:“孔子这个人是个很贤能的人,他提出的很多批评意见都击中了各国的要害。他呆在陈国和蔡国推行他的政治主张已经有好长时间了,而我们并没有按照他的主张去做。现在,强大的楚国来聘请孔子,假如孔子要是被楚国起用的话,那我们陈国和蔡国的当权者就遭殃了。”于是他们共同商定发动私家兵员,在荒郊野外把孔子他们团团围住。孔子师徒被围困住,不得前行,所带干粮已经吃完,孔子的好几位学生被饿得一病不起,倒是孔子没事一般,继续讲课不止,不时还读读诗唱唱歌活跃活跃气氛,这时,子路很不高兴了,抱怨说:“君子也有走投无路的时候么?”孔子回答说:“君子走投无路的时候,仍能坚守自己的志向和节操;小人走投无路的时候,就胡作非为了。”这时,子贡的脸色也很不好看,孔子就对他说:“阿赐,你以为我只是多学多记的人吗?”子贡回答说:“对呀。难道不是这样的吗?”孔子说:“不是这样的,我是坚守正道并始终如一的人。”

        孔子看大家都很不高兴,意识到学生们已对他的思想学说和政治主张产生了怀疑。这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一个信仰问题,是一个思想问题,是一个大问题,必须尽快解决。于是,孔子采取个别谈话的方式,一个一个地找来谈话,作思想工作。希望通过谈话,找到自己的支持者;当然,也希望通过谈话,提高学生们的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也希望通过谈话,坚定学生们的伟大信念和崇高信仰。第一个找的是子路,孔子问他:“《诗经》上说:‘既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为何在那旷野里奔走。’难道是我推行的‘仁道’不对吗?我们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子路回答说:“大概是因为我们推行的‘仁道’还不够完善,人家还不太相信我们的‘仁道’学说;或许是因为我们推行‘仁道’的策略还不是很高明,人家不愿意接受我们的‘仁道’主张。”孔子说:“是这样的吗?阿由呀,假使推行‘仁道’必定要人家相信的话,哪里有伯夷、叔齐饿死首阳山的义举?假使推行‘仁道’也需要讲究什么策略的话,哪里有王子比干舍身谏主的忠心?不能因为伯夷、叔齐以及王子比干遭遇不幸而否定他们是仁智之人啊。”子路听完老师的教导后,退出去了。接着问子贡,孔子说:“阿赐,《诗经》上说:‘既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为何在那旷野里奔走。’难道是我推行的‘仁道’不对吗?我们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子贡回答说:“因为您的‘仁道’至高至大,所以天下没有人能接受得了您的‘仁道’主张,您何不把您‘仁道’主张的标准放低一点呢?”孔子说:“阿赐,一个好的农夫能够辛勤耕种,但不一定能保证有好的收成;一个好的工匠能够制作精巧,但不一定能保证让人人满意;作为君子,能够修好自己的‘道’,能够处理好关键方面的问题,但不一定能保证让大家都能接受其‘道’。现在你却不去修自己的‘道’,却去谋求别人都来接受你的‘道’,赐啊,你的志向不远大啊!”子贡听完老师的教导后,也退出去了。接着问颜渊,孔子说:“阿回,《诗经》上说:‘既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为何在那旷野里奔走。’难道是我推行的‘仁道’不对吗?我们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颜渊回答说:“因为您的‘仁道’至高至大,所以天下没有人能接受得了您的‘仁道’主张。即便如此,您还得推行您的‘仁道’,没有人接受又有什么关系呢?不被人接受更显示出君子本色!‘道’没修好,这是我们的耻辱;而我们的‘道’已修得好好的,却不被施行使用,这就不是我们的耻辱了,这是当权者的耻辱。不被接受怕什么,不被接受更显示出君子本色!”孔子听颜渊说完,非常高兴,笑着说:“是这样的吗!颜家的好小子啊,假如你有很多财产,我就去做你的管家。”学生们经过老师这么一教导,尤其听了同学颜渊的这番宏论,思想统一了,境界提高了,信念坚定了。于是,孔子派遣学生子贡设法突围去楚国求救,楚昭王率领军队来救出孔子他们,孔子师徒“在陈绝粮”的危机才得以化解。

        孔子师徒“在陈绝粮”的故事能给我们一些什么样的启示呢?我认为:

        第一,孔子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和坚守,很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孔子周游列国,去推行其“仁道”主张,长达十四年之久。十四年中,孔子四处碰壁,吃尽了苦头。这次“在陈绝粮”就是其中遭遇相当严重的一次。好几天粒米未进,学生们都被饿得生病了,站都站不起来了,即使像子路、子贡这么优秀的学生都已经坚持不住了,但孔子仍然“讲诵弦歌不衰”,仍然“一以贯之”,“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可见,孔子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和坚守是多么的坚定坚强。目前,高中新课程实施已进入一个“困惑”阶段,面对“困惑”与困难,我们是停止不前、观望徘徊,甚或走回头路,还是“继续前行”?我看越是在困难与“困惑”的时候,越是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越是在困难和“困惑”的时候,越是要强化自己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和坚守。不要徘徊,不要观望,不要停止不前,不要走回头路,而要更加坚定勇敢地“继续前行”,像孔子那样,不管人家理解不理解,不管人家接受不接受,自己坚守住自己的信仰并坚定地“推而行之”就是了。刘坚教授说得好:“没有困惑、苦恼、甚至彷徨,说明改革还未真正起航;没有问题和挑战,说明改革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争论、甚至反对声,说明改革还没有触及问题的要害。真正意义上的改革,一定伴随制度重建,一定冲击文化传统,一定触及人的心灵。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有信心坚持正确的观点并付诸实践;有勇气摈弃错误的言论并走出误区;而最为重要的,则是有能力辨别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鲁迅先生有两句非常著名的话,叫做“纠缠如毒蛇,执着如怨鬼”,孔庆东解释说,鲁迅先生针对中国人做事不认真不顽强的态度,就说,爱情不要放手,你爱准了一个人,就要纠缠如毒蛇,执着如怨鬼,像毒蛇那样纠缠,像怨鬼那样执着,这是一种鲁迅所提倡的坚忍不拔的精神,你要么不爱,爱上了就要奋斗到底!对待爱情是这样,对待事业又何尝不是这样!面对今天的新课程,我看就很需要这样一种“纠缠如毒蛇,执着如怨鬼”的“坚忍不拔的精神。孔子其实正具有这样一种精神。

        第二,孔子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坚定地坚守信念信仰的意志和精神,这一点同样很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教育是什么?教育是“为学生的精神打底”(钱理群),“教育为人的一生奠基”(朱小蔓),“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课程方案)。这个精神的“底”是什么?这个终生发展的“基础”是什么?这个“底”、这个“基础”,最主要的就是崇高的人生理想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坚定的信念信仰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教育最重要的责任就是培养学生树立起崇高的人生理想和拥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具备坚定的信念信仰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在陈绝粮”的故事中,面对自己的学生信仰上的动摇和意志上的不坚定,孔子非常重视,没有掉以轻心,立马个别谈心,做思想工作,解决信仰问题。通过对话交流,思想统一了,信仰坚定了,意志坚强了,问题解决了。看来,教育也是有层次有境界的,信仰教育应该是教育的最高层次和最高境界。信仰是什么?信仰是一个人的精神归宿和生命依托。教育最重大的责任就是培养学生建立起崇高的人生信仰,学生拥有了崇高的人生信仰,也就拥有了精神的“底”,也就拥有了终生发展的“基础”,也将会拥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崇高的生命层次。然而,我们现在学生的精神的“底”怎么样?我们现在学生的发展的“基础”怎么样?可以说,我们现在学生的精神的“底”太脆弱了,发展的“基础”太薄弱了,人生信仰出现了严重危机,这不得不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应该像孔子那样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信仰教育。

        第三,孔子在教育方法上的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和平等对话,以及孔子对学生的宽容、理解、尊重和欣赏,永远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在陈绝粮”的过程中,一向率直刚猛的子路表现得最不好,思想动摇最严重,对老师的“仁道”主张怀疑最厉害,因而,孔子对他的批评也最严厉,孔子甚至警告子路,要做君子,不要做小人(“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而子贡则是一个相对比较功利的人,针对子贡比较功利的缺点,孔子告诉他不要只关注人家能否接受你的政治主张,最重要的是要树立起远大志向。虽然子路和子贡表现并不好,但无论是子路还是子贡,孔子都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厌恶或嫌弃,对他们的不良表现给予了极大的理解和宽容。对颜渊,孔子则完全用的是欣赏的眼光和赞赏的口吻——“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这哪里是老师对学生的说法,完全是朋友间、知己间的知心话了。陶行知先生1943年11月15日在《新华日报》上发表过一篇叫《创造宣言》的文章,其中有一句这样的话:“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颜渊不正是孔子自己创造出的让自己“崇拜”的学生么?我们无法说颜渊是否“创造”了孔子,但可以肯定地说,孔子创造了颜渊这个“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这应该是孔子“最大的快乐”,这大概也是孔子“欣然而笑”的原因。“在陈绝粮“的故事中,不管是子路、子贡,还是颜渊,孔子提的问题都是一样的,采用的方法也都是用《诗经》上的诗句启发开导,循循善诱,并且都采用的是平等对话的方式,这一点非常了不起。后世曾经把孔子作为“师道尊严”的始作俑者来进行批判,即使是今天,孔子仍然是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圣人”面孔矗立在我们面前。这是很不公平的。其实,孔子就是一个我们中间的前行者,是一个我们前行中的同伴,甚或,孔子就是我们邻居家的一个长者,是一个活在当下的一个特级教师。其实,孔子真的就生活在我们中间。

       “在陈绝粮”是孔子人生中的一次灾难,而在今天,我们从中可以获得一些启示,这些启示是沉重的,这些启示也是珍贵的。




欢迎光临 律令堂和合文化;八字预测、六爻占卜、奇门遁甲、风水策划、预测分析、情感挽回、情感预测、情感咨询、和合风水、文昌风水、催婚姻风水、斩桃花风水、回心转意和合风水、七日和合风水、七日和合术、易学风水道法团队 (http://maoshanfashu.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