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民间习俗:殡葬、丧事、丧葬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4-11-4 21:39
标题:
民间习俗:殡葬、丧事、丧葬
葬仪,遵礼尽人子孝恩之余,其间虽或难免迷信,惟为夸耀世家及繁荣子孙,无不竭尽财力而为之。在以前的乡村封建社会里,民间对葬礼均隆而重之,极之普遍。而现代人则越来越少注重葬礼,趋向以简单为主。兹概述福建广东部份地区丧葬礼节流程习俗于下:
临终→通知子孙→并厅、铺水铺→移铺→遮神→寿终正寝→辞神、举哀→子孙变服→换枕→嘴含银→盖水被、供脚尾饭、烧脚尾纸、点脚尾灯→吊九条、守铺、报丧→、买棺、看日、择地→成服带孝、办理死亡登记、请僧道念脚尾经→乞水沐浴、理容、张穿、套衫、抽寿、吃黑糖面线→接棺碛棺、烧库钱(还库)、乞手尾钱、辞生(小殓)→布置棺底、诵经做功德→大殓→封钉(封棺)→打桶(停柩)→并脚尾物、设灵桌灵堂、早晚捧饭→印制讣闻及寄送→做七(旬)→葬前准备工作、工作人员之分配、礼堂之布置、物品之准备→出殡前日之法事→殡葬(出山)→转柩(请棺)→压棺位→告别仪式(公奠礼→家奠礼)→点钉、旋棺→启灵→发引→送丧行列→辞客→安葬(祀后土→进圹→点主→祭墓)或(火葬→进纳骨塔)→呼龙、撒五谷→旋墓→返主→接主安灵(入门前过火、吃甜豆、洗净)→回吃(请客)→巡山→完坟→守孝→做法事(做七日、百日、对年、三年)→合炉→培墓→做新忌→清明扫墓→拾骨吉葬
丧葬风俗是中国风俗中最稳定的一部份,它深受地理、历史、民俗、伦理等因素影响。历史上流行过土葬、火葬、悬棺葬、水面葬等多种葬法,皆以对人死后灵魂归宿的不同看法而转移。唐宋两代以来,中原汉人大量南移,儒家入土为安的基本观念占了上风,土葬就成为广东葬法的主流。
广东土葬最具特色的是二次葬式。在过去几个世纪,香港地区的居民,大部份都是采用此种葬式。他们的传统习俗,在亲人去世后,遗体就用木棺殡殓,然后在乡村附近山丘挖坑土葬。落葬完毕,只在拱土上头放置一块石头,而不设石碑,称为坟.山坟或坟头,这就是第一次葬。
新界乡民传统习惯,凡有亲人去世,惯用土葬,落葬完毕,就在坟前堆砌石头,名之坟头,多数毋须立碑。逾十年后,始将亲人骸骨挖起,清理后置入金塔,暂时安置在山边。富有者就重金礼聘风水名师,登山寻龙探穴,物色佳城,与建墓地,开庚放水,刻石立碑,安葬先人骸骨,名之为风水地。
新界人称为墓或地的,客家人则多称为地,如太公地.亚婆地,及有形者如虎地、蛇地、龟地、虾地、蟹地等。
在清明节拜祭者,多为山坟,在重阳节拜祭者,则为墓地。凡拜太公山者,例在重阳节举行,因重阳节时间较多也。拜祖人等各自登坟,清除杂草,扫除垃圾,然后焚香秉烛,摆好牲仪醴酒,齐齐向祖先朝拜。有些人还执行古老三跪九叩之礼,虔诚跪拜,以示隆重。候拜祭完毕,就席地面而吃。
首次葬后五至十年,待遗体的软组织完全腐解后,就择日(多在秋季)掘土打开棺木,把骸骨捡起,用白酒洗净,然后按人体结构,脚在下,头在上,屈体,装入陶瓮,俗称为金塔或金罂。这个过程称为(执骨)。金塔高约八十厘米,腰部较大,直径约五十厘米,底部和顶部较细。骨殖放入后,顶部用小瓦盆覆盖。广东大部份地方的习俗,是避免在家主(如长子)的大生日年份(即六十一.七十一岁)举行,否则对家庭有不良影响。这些金塔暂时放在山边向阳地方,通常下部小截埋于土中以固定其位置,上部则露于地面上。
执骨后子孙就聘请风水先生,登山寻龙探穴,物色佳地。以求福荫子孙。
吉地选定后,再由风水先生择选适合的日期和时辰,用罗庚校正最佳方向开穴(俗称开金井),然后将金塔安葬。通常一穴一金塔,但有时夫妇的金塔同葬一穴(男左女右),更有家中几个成员的金塔,合葬一穴,这就是第二次葬。下葬完毕(俗称封墓顶或圆坟),必燃点炮仗,以醒龙脉。葬后用砖石尼沙,砌成马蹄形,后高前低的墓,其前面中央安放石刻的墓碑。用作刻碑之石有几种,一种就地取材的花冈岩山石,另一是从广东运来的水成岩墨石,或由外省运来的云石,再一种是由碎石拌水泥浇灌而成。一般碑文格式,第一段为小引,说明该坟坐落之地方,该坟之形象等。正中直落一行是葬者的姓名,一般多是(显考某公某某府君之墓),有时加入葬在族中的世代,出生和去世日期。写法必须按生老病死的顺序,不可倒乱。下款多数是子孙名字,如子孙众多,则写几大房子孙同祀。最后就是安葬的年月日。这些纪录,往往为研究宗族源流与地方历史,提供了很有价值的资料。此类墓地,有时亦称为风水地,墓旁二三米的地点(男左女右),俗称为后土,即土地之神所在,通常用砖砌成小堆为记。
虽云时代变迁,但丧家在哀伤中往往忽略,丧葬礼俗知识缺乏,谨此提供丧葬礼俗知识,希望使人们能多一点点的了解与认识。
远古时代,古人们穴居野处,对死者只能以茅草覆盖身上,尸首置于荒野,往往会遭野兽咬食,故孝子会张弓护葬守丧。这是其丧礼的源始。至殷商始用木葬,而后才用棺,用棺后始有棺殓,渐渐发展到殓前须沐身沐头,口含饭,以布束尸,按服斩衰,另以明器、实物伴葬。此种种丧仪、丧服、丧制加上儒家的思想启发,则发展成为一大套完整而繁复的丧礼。然而我国较完整的丧葬礼俗,源自于周礼。周武王时就有‘木主’(神主牌位)的制作,木主为祖先神灵的依附之所。
远在殷商时代的人,已经相信人死后灵魂升天就会升格为神,所以祖先的灵魂能左右子孙的灾祸与幸福。更相信灵魂也和活人一样有食衣住行上的需求,所以才会有各种祭拜礼品及仪式的产生。
据传,人的灵魂有存在及不灭的定律,人身上是由三魂七魄相组合,去世时魄会随着身体回到土里,而魂则离开肉体飘荡于另一个空间,并且会保护庇佑子孙,因此人们对于灵魂充满了好奇与敬畏。对于死亡后的世界,无法了解与接触,世人因而对死亡充满了恐惧,恐惧就产生了许多趋吉避凶的禁忌行为,由这些禁忌而衍生出一些丧葬礼俗。
《论语》:‘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孝子之事亲也,有三道焉:生则养,没则丧,丧毕则祭;养则观其顺也,丧则观其哀也,祭则观其敬也。’养生送死是为人子女应尽的孝道,也是我国故有伦理道德的真谛。所以丧礼是报答父母养育、恩情的具体表现,其目的在尽哀与报恩,让孝子贤孙能在各种仪式中抒发心中的哀痛,并藉以安顿死者的身心与魂魄,也是教化人们尽孝表现在外的一种礼仪。
火葬:
分为二种方式;一为遗体出殡后,再送往火葬场火化,火化后家属拣骨装瓮后再行土葬或安置于纳骨塔内。二为遗体先行火葬后再出殡者,灵柩送往火葬场并无特别仪式,火化后再举行告别仪式。
招魂葬:
亡者若因意外事件死亡,遗体无从寻觅时,则须举行招魂葬。先请道士前往出事地点,以草扎成人像,脸画五官,颈部钉缝上衣,上衣下端钉缝裙或裤,裤脚穿鞋吊袜,将草人挂在一竹竿之顶,另以白布吊一白鸡,以资引魂,待白鸡啼叫,卜得圣筶,即表示亡魂已归来,据传竹竿会自行摇动,人皆扶持不住。引魂后至路旁所搭灵厝,其内置有交椅二把,一大一小,俗语:‘大椅坐,小椅置脚’,盖草人脚不可放在地上,待做完法事之后,将草人与灵厝一起火化,也有将草人装入木板盒内而举行出葬仪式的,也一样要立墓,以供子孙追思膜拜。上述白鸡饲养至出葬后,即赠与道士。招魂葬大都因溺死或事故而亡,无法寻尸。古习则制银牌一面,写死者姓名,咬指血点之,纳于金斗内葬之。
猎七葬:
一个家庭同时办理二件丧事,或一年之内有重丧者,俗以为凶煞极重,所以就有了草人之丧,俗谓:‘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无三不成礼。’不幸重丧者,恐怕连续有三丧发生,用草扎一偶像,请道士在脸上画下五官,并给予开光,穿着第二位过世者的衣服,或用畚箕放置,或装入纸棺内,并供祭一碗饭及一枚鸭蛋,在重丧殡行列中,雇人捧持草人及供祭之物,行至本村庄以外,弃置于路上,以此权充三丧,藉以排除其发生之可能性。也有将纸棺带至墓地,于灵柩进圹后,同时埋下,有些地区除了草人之外,另须用白鸡及鸭各一只,白鸡用于敕符,鸭则用于押煞。
土葬:
当丧家选好墓地后,在出殡前先择一吉日吉时,备三牲、茶叶(甘茶)、素果由远亲或宾客一人吉冠素服择日开茔域、祀后土。供三牲烧香烧金纸祭土地神跪告后土曰:“惟某年岁月朔日子,某官姓名,敢告于后土氏之神,今为某官姓名营建宅兆,神其保佑,俾无后艰。谨以清酌、脯醢、只荐于神。尚飨。”这称为‘开兆’是为死者永眠之所而祈求土地公庇护的意思,然后掘土筑基称‘开圹’。
造风水所须之祭物及用品如下:活白公鸡壹只、生猪肉斤二、生鸭蛋十二只、生鱿鱼十二尾、白米斗二(十四斤)、酒壹瓶、清水壹瓶、酱糊壹包、红糕仔十二包、新毛笔壹支、新毛巾壹条、烛壹对、香壹包、酒杯二大三小、寿金、福金、四方金各三只,挖圹前先简单培土充当‘后土’然后上香,烧寿金、乃破土挖掘,地点选定后既破土,绝不可更易位置,忌重丧也。
后土即社,为土神俗称土地公,俗以为墓地为土神所掌管,故安葬之前请先具祝文昭告之,祈求荫相庇护。
殡葬行列到达墓地后,将灵柩先抬上圹顶,尾部在前、头部在后,先行祀后土之后,设奠圹前,排牲礼(三牲或五牲),拜土地公的祭品为三牲一付,酒一瓶及金纸等,墓碑左侧置遗像,坟头置魂帛、香炉。拜墓祭品为:菜碗六碗、白米饭一碗、发粿一碗、酒、银纸等,由子孙烧香祭拜。取下棺罩,并置魂帛于灵柩,时由一人撑伞以罩之。神主放于旁边,旛旌插在墓的左右,孝男跪于灵右,孝女、孝媳跪于灵左,号哭奠吊辞诀。孝男举哀奠三杯,执事者接酒后俱浇在柩上,然后俯伏听读葬祭祝文,其间棺木店的人会来放风也叫放水或放栓,就是在灵柩前后钻孔使空气进入棺内,让尸体能早日腐化,也有在入圹后再放栓者。
压墓纸图说:
压墓纸宜压二十四下,共五行:中行七下,中行之左右二行均压五下,最边二行均压三下,共计二十三下,土地公一下,则合共二十四下。
廿四下:应收二十四山旺气及一年二十四节气,表二十四孝。
七下者:应七星福照。
五下者:应五子登科,五谷丰登。
三下者:应三光日月星拱照,三才天地人。
一下者:应一发如雷。
注 意:女儿买花仔纸压墓牌上,墓纸要乘下(春)拿回去。
常见讣闻内容名词解释:
在讣闻之中有许多专用的词语,为避免不了解而误用,撷取数条加以说明:
显 考:父亲死谓之‘考’,
对人自称已死之父亲为‘先考’或‘先严’敬称为‘显考’。
显 妣:母亲死谓之‘妣’,
对人自称已死之母亲为‘先妣’或‘先慈’敬称为‘显妣’。
□孺人:清代七品至九品官之妻皆称孺人。
世人用此以自称其母具有自勉与恭敬之意在内。
讳□□:‘讳’即为已死尊长的名字。
时 间:讣闻中最少有三项时间:死亡、出生、奠礼及发引时间。
岁 数:讣闻内的‘距’字,
乃是死亡年月相距出生年月,所得之虚数,即为岁数。
六十岁以上者用‘享寿□□岁’;
不满六十岁者用‘享年□□岁’;
三十岁以下只能用‘得年□□岁’。
不孝男:‘孤子□□等’(母亲健在,父亲去世用);
‘哀子□□等’(父亲健在,母亲去世用);
‘孤哀子□□等’(父母亲皆去世用)。
反 服:儿子死,无孙或幼孙,父母在堂,反为儿子之丧持服,
即所谓白发人送黑发人。
奠仪与回礼
亲朋依亲疏与交情之程度,向丧家赠送物品或金钱,藉以向故人表示敬悼之意,此乃人之常情。至于所赠物品或金钱,均为供作祭品之意,故谓之‘香奠’。
丧家接受亲友之吊赙,礼须答之,谓之‘答纸’、‘答纸礼’或‘答纸银份’。
丧家收进亲友致赠之白包,对外却要送出许多红包,例如请来帮忙净身、穿衣、化妆之外人,以及择日师、地理师、点主官、铭旌官、司仪、礼生,与前来做功德法事之僧尼、道士、运棺土公、放水(放栓工人)、花车司机、阵头负责人、杂役等均要给予大小不等的红包。
丧家对于前来会葬吊祭者,则给予糖果一粒、一元硬币一个及手帕一条。
外家、出嫁女婆家、媳妇娘家等祭毕,牲仪各携回,丧家须赠红包,金额多寡以牲仪之价值略加一、二为原则。
母丧昔时丧家须以死者之白布、红布、蓝布(黑布)各一赠后头携回,曰‘转祖裙’,供娘家留念。
做阴寿:
父母已过世,而在其生日时为其庆祝生日,称为做‘阴寿’。可在奠礼前一晚或前一个小时举行,也可在做法事或逝世后第一次生辰纪念日举行。
讨债子的处理:
十二岁以下夭折的幼子、或挥霍无度的败家子,都称为‘讨债子’。
讨债子死亡时,因尚未成年,所以不能寿终正寝,故不搬铺,只能在房间内地上铺一草席,将其自床上移到地上,免其受抬眠床枷之苦,同时也不请道僧为其念经,只备薄棺木请土公将其草草埋葬,没有丧礼也不祭祀,如此他的灵魂才能转世而不致成为孤魂野鬼。
暗娶?乘孝娶:
暗娶就是家中正在守孝,而在其间内结婚,因还在重孝中,所以一切从简,也不张扬,故像暗地里结婚一样,故称为暗娶。
会举行暗娶的情况,大都是死者在生前已经为儿子订了亲,还未结婚儿子就突然去世。
父母丧在三年内不能结婚,所以想结婚就必须乘出殡以前举行,或一百日内举行,既可节省费用,又可多出一个媳妇来送丧。
如果不乘此机会结婚,也有采行所谓‘借送山’者,就是让已经订亲的女孩,以媳妇的身分,来参加男方父母的丧礼,披麻带孝哭灵行媳妇的礼节。照例丧主要包一个大红包给女方。
往昔家中长辈亡故后,子孙辈已有订婚者,家人一面请媒人前往女家报信,一面准备一件红色的新娘衣服一顶轿子。在出殡之日,由媒人带红衣服至女家,由新娘穿上,坐上轿子前往男家吊丧送丧。做完探死仪节后,媒人就陪同新娘进入大厅内,在新娘红衫上再替新娘加上一件麻衣孝服。此即为‘乘孝娶’。
借送山之未入门孝媳,其身服同已入门者相同,而麻服内着大红长衫,首服以大红布为底,上缀麻,以示内吉外凶,鞋用红色,头上加缀一红布。
乘暗娶之新娘在未过门之前,须先行‘探生’与‘探死’的仪式,而后才参加出殡仪式。新娘由媒人陪同坐轿往男家送葬,抵达后先至客房,然后由媒人陪同到大厅门口。大厅门口放置一竹编橄壶,中放一竹椅,橄壶表示团圆之意,竹表示子孙兴旺如同麻竹般旺盛。新娘站在竹椅上,脸朝大厅,媒人代新娘向厅内死者讲话:‘某某人(死者名)!新娘某某今天来向你探望,不知你的病体好了没有?’厅内人就替死者答曰:‘病已经好了!’于是新娘下竹椅,走回客厅,这就是‘探生’。新娘来男家送丧时,先做了探生仪节后即回客房,不久又由媒人陪同至大厅口,依然以橄壶垫竹椅,新娘再站在竹椅上,仍然由媒人再代新娘向死者问话:‘某某人(死者名)!新娘某某又来向你探望病体,不知好了没有?’厅内人就代死者应曰:‘某某人(死者名)!已经做神去了!’媒人再问:‘某某人(死者名)!你既然已经做神了,就要好好保佑这位新娘某某,同时还要保佑你的子孙兴旺!’,这就称为‘探死’。然后媒人就陪新娘进入大厅内,在新娘红衫上再加上一件麻衣孝服。
冥婚:
冥婚即活人和神主牌举行结婚典礼。举行冥婚有二种情形:一种是相恋的情人,女方突然因故去世,男方基于情义将其迎娶回家,当做活人一样的相待。另一种是女孩自小即病逝,等女孩长到适婚年龄时会托梦给家人,要家人为其寻觅一归宿,其家人只好想法为其寻找一位伴侣而举行冥婚典礼,其仪式和活人完全一样。
当家人接到女儿的报梦,则在路上放出亡女的庚帖(婚礼纳聘,男女双方互换开具姓名、年龄籍贯、三代之帖),而当有青年拾得后,在娶‘活新娘’之前,即先娶‘亡新娘’的‘神主牌’和‘纸身’(以纸糊成,约三尺高,内着桃红色天鹅绒衣裙,外披白纱结婚礼服,足登褐色高跟皮鞋,双手套上一对金质手环,手指挂了十几只由亲友致送的金戒指,脸上并经过化妆)。同日再娶了一位‘活新娘’。因‘亡新娘’由于订亲和结婚均在‘活新娘’之先,所以在名义上‘亡新娘’是元配夫人,而‘活新娘’则成为续弦夫人。
神主牌是亡故的祖先或家人之魂所居住的地方,象征其人格,故也可以嫁娶,神主牌是亡灵所依附的地方,所以不可以轻易毁损破坏。
杂俗:
寿衣衣裳的袖子要长到将手完全盖住,据说手露出来,将来子孙会成为讨饭的。
魂轿的轿夫一名唤康得喜--扛得起,一名唤李有禄--利有路。
孝男及家眷,平时出外做事为方便都不带孝,而将其寄放在灵位香炉侧,俗称‘寄孝’。待对年时,至土地公庙焚香脱孝。
订购棺材一直忌讳称‘买棺材’,而改称‘买大厝’、‘买大屋’或‘买大寿’、‘放板仔’、‘买寿具’皆取意吉祥也。
棺材内底部凿就之小方洞另削一柄自内塞出,名为‘龙喉’,打桶者入窆时须将之打除。
‘媳妇头,女儿脚’,指女尸由媳妇梳头,媳妇梳头时应跪在地上离尸约一尺以外,连哭带号,恭恭敬敬梳理,梳头前三后四。由女儿穿袜及布鞋。
尸之口中含用红纸包之龙银一枚,放入时,须唱:‘含孝归土’。
尸之面部须以四方形白布巾覆盖,巾之四角有带,绕结于项后。
男丧皆戴帽,女则包乌巾,否则即是和尚尼姑头。
有些地区病人在未断气前就要穿上预先准备好的寿衣,如此死了以后才能得到。
寿衣俗称‘老嫁妆’,寿衣下身三裙二裤寓意:子孙大富。
寿衣之口袋皆缝死,以防钱财与福气为其带走。
俗谓尸温最后消失之处以定死者归于何道,若人死后全身冰冷仅脑中心仍有余温,则此人超凡入圣,往生西方。若余温在眼则归天道,余温在心则归人道,余温在腹归恶鬼道,余温在膝则归畜牲道,余温在底则归地狱道。
俗曰:‘一样生,百样死’,以老而寿终止于寝者为顺终,否则即为非顺终称为凶死。凡凶死于外者,入木之际皆须至出事地‘引魂’,同时请僧道至出事地点诵经超渡亡魂。死亡地点如在海外,则向者死亡地点的方向或到海边举行遥祭。
俗谓地狱有枉死城,人被处死、毒毙、或缢死、自尽等,灵魂定会被阎王幽禁在枉死城,所以必须延请道僧读经向阎王求赦罪,以便由枉死城救出。溺水者须作‘牵水忏’,难产而死的作‘牵血盆’。须制作五、六尺之圆筒形回龙灯,产死者糊红纸,溺死者糊白纸。须执魂旛至出事地引魂,否则其魂将徘徊不去为厉鬼在该地而产生‘抓交替’之恶性循环。溺死者尚需牵忏,牵亡魂出困境,否则永不得超生。车祸死者再开枉死城。投环者须作‘放索’。服毒者要做‘解药’。被杀而死者,要作‘解刀法’。在床上气绝者要‘打眠床架’。
祭品中不用鸭与葱,鸭与押同音,葱、娼同音故不用。
死后若有仇不能报,则于棺内置木炭,能使死者至阴间报仇。
将吊尸入棺的白布条撕下一小块塞入腰间,俗传如此可使己身及儿孙身体健康永不腰痛。
若儿孙或亲戚中患有痼疾者,此时可至棺侧,以银纸在患部自上往下扫若干次并说:‘请仙命挑到土州去丢掉。’俗信如此做病况多能痊愈或减轻。
尸入棺,慎防眼泪滴落尸上,俗谓泪沾尸则死者灵魂即不能脱离肉身而超生。
入木时子孙人影落入棺内为尸所压,必犯煞致死。
入木时如逢雷鸣,以为死人的肚子会胀起,因此要用锣盖其腹部。
尸身左手执手巾,右手执折扇供煽凉用,也表示亡者透心凉,无牵无挂而死。
另置棉线若干条,其条数乃死者年岁再加一,俗称‘长命线’。
难产而死者一尸两命,则须再加一替身尪仔凑成三人,而免家人再有死亡之忌。
死者入殓后,则将死者移铺时所用之诸物,弃之于荒野,谓之‘送脚尾’。此时有洗净之俗,即拔除邪秽之意,及驱除不祥。
亲朋至丧家慰问,谓之‘埋(觅)丧’、‘问丧’或‘探青’。
女婿祭时,席上加红毯,因其为外人故加毯以示尊敬,然女婿不可跪在毛毯上,俗谓:‘今世跪毛毯,来世睡猪穴’,须先上前将红毯折一角示不用,乃行三进三退之大礼,上香、奠酒、叩头,若迳用红毯,将被笑为不知礼。
朋友上香,昔日皆用二条香名为‘参香’,近年来人人交游广阔,用线香则炉易满,故改用香末,所以称为‘拈香’。其礼为朋友两两上前拈香,先向遗像一鞠躬,前进,自香末盘中拈香末置于香炉上三次,后退,向遗像一鞠躬,左右孝男孝眷答礼,向左右孝男孝眷各一鞠躬,退下,礼成。
夫妻之一方若亡,则健在的一方,可以祭拜,仅立拜不跪,且在朋友拈香之后行之。
割棺时由棺木上割下一小木片,持放于香炉内,取以‘丁兰抱木拜母’之古意。
丈夫年轻丧妻,日后如欲再娶,则发引前须‘过番’,于妻柩两侧各置一长椅,丈夫携一包袱,一支伞,由柩上跨越,表示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此意即先生假装要到外地去,亡者信以为真,则不会再回家来纠缠先生。
丈夫先亡,其妻不得送丧,除了欲再嫁的妇人,概不送丧。长辈亦不送晚辈,否则死者将不得再转世。妯娌亦不相送,俗谓‘送东西(妯娌),会败(穷)’。
出葬时灵柩不可自丧宅后绕之,否则即谓之‘缠龙’,俗信子孙将因此而穷困。
棺柩之放栓(放水)又称为‘开龙门’,俗信若未打通而埋之,子孙将有哑者。既通,孝男则以土丸封之,以免臭气外溢。
俗谚:‘查某子灰及吹’即墓上之灰土由女儿出资,吹即鼓吹、八音等也由出嫁女儿等出资雇用。
掩土时除了影子不可落入墓穴中外,足迹亦不可掩没,若留有足印,须先以锄面抹平,始可加土于其上。
祭土地公之牲礼中必有鸭蛋,祭毕则剥其壳而撒于坟上,表示亡人能‘脱壳’再生。祭墓之银纸留下一些不烧化,与蛋壳同撒于坟上。
丧阄煞:
目击丧家推灵或出殡而致生病,俗信此为邪神作祟称‘丧阄煞’,须于百日忌内取灵桌桌裙一端或香条等用以洗身,病就会痊愈。
祭祀礼仪:
神前摆供祭品。
点燃神案蜡烛。
神前献茶三杯。
焚香迎神。
敬酌第一杯酒。
掷杯筊请问神明之降临。
神明既降,进第二杯酒。
对神明有所祈祷者,掷杯筊请问神明之诺言。
进第三杯酒。
执杯筊问神明已否餐毕。
双手捧金银纸与爆竹,拜供神明察纳。
焚烧金银纸,燃放爆竹。
持酒泼洒金银纸,称曰‘奠酒’,然后撤收祭品。
拜佛、祭祀祖先,仪式仅有繁简之差,大体相同。
儒家‘三年之丧’的丧礼仪式:
第一天:
属纩:人在断气之时即以新棉置于死者口鼻间,以试探是否还有呼吸。
复礼:若呼吸已停止,家人即登屋招魂。哀声高呼:‘魂归来兮。’
沐浴:当碓定死亡后,为死者净身。
饭含:然后以米或贝放在死者口中,以示死者死后口不常虚。
第二天:
小殓礼:将死者以殓具装束成方形,以便入棺。
第三天:
行大殓礼,殓尸入棺,以俟其生
成服礼:家人穿上丧服。
士人的葬礼在死后第三个月举行
奠祭:设酒食以文死者。
窆礼:到了墓地后入葬。
迎尸主位而返,表示形而住,迎魂而还,暗含灵魂依附神主牌上之意。
回家后行初虞、再虞、三虞礼,用以安抚鬼魂接受死亡。
卒哭礼:在礼仪后不用日夜哭泣。
祔祭礼:卒哭一日后,将死者之灵祔入祖庙,至此丧礼告一段落,开始服丧三年。
周年忌日:
小祥礼:祭礼后孝子的饮食居处可以稍宽。
死后二十五个月:
大祥祭。
死后三十七个月:
禫祭。至此三年之丧结束,孝子恢复正常的饮食居处。
天主教葬礼:
诵 经:诵早课经。
弥撒圣祭:全体参与弥撒。
追 思 礼:全体同至灵柩前,诵追思已亡祝文。
行 祭:先由司祭降福祭品,后由丧家自行奠拜。
告 别 式:全体依序向灵柩洒圣水,行鞠躬礼,或向遗像上香,并行鞠躬礼。
吊 辞:由丧家自行准备。
封 棺:所用子孙钉,由司祭祝圣后交还丧家自行封棺。
出殡行列:遗像、彩挽、挽联、花环、鼓、乐队、教友、司祭、灵柩、丧家、亲朋。
掩 土:先由司祭降福墓圹,继即掩土埋葬。
立 牌 位:丧家可在家中立亡者牌位,悬挂遗像,晨夕为其诵经祈祷。
棺木煞:
据传,当一个人死了,其周围必然出现昔日死去的阴人来迎接及聚会,特别是出殡时,阴气最盛,如受冲犯,谓之‘棺木煞’。如死者属凶死枉死非正常死亡的,受冲犯更显凶险。
有些人体质较弱,尤其体质属阴的人,一踫上送殡队伍,就冲犯上了,死者或过往亡魂,乘着阴气盛,马上附身而归,跟着阴气重的人回家了,同起同卧,依附在一起,于是,患者或头痛欲裂,或忽冷忽热,或失眠、阴梦连连,或生病,或昏迷不醒、不省人事,严重者,出殡者才下葬不久,他也死掉,跟着去了。
所以一提到‘棺木煞’,有些人是挺害怕的。他们这些人,只要远远望到出殡队伍,或闻到哀乐,离远便绕道而行,深怕一遇上,就有祸事发生。
化解‘棺木煞’方法:
可取‘去邪除煞’的植物如柚叶,放于沐浴水中,给犯者沐浴,洗后自然清爽。
或以神庙的香灰、香脚,放于沐浴水中,给犯者沐浴。
或念观音经、金钢经解煞。
或收惊收煞、烧纸钱送煞亦可。
欢迎光临 律令堂和合文化;八字预测、六爻占卜、奇门遁甲、风水策划、预测分析、情感挽回、情感预测、情感咨询、和合风水、文昌风水、催婚姻风水、斩桃花风水、回心转意和合风水、七日和合风水、七日和合术、易学风水道法团队 (http://maoshanfashu.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