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中葉﹐第一代天師張道陵來到這裡肇基煉九天神丹﹐“丹成而龍虎見﹐山因以名”。之後﹐ 張道陵 精誠修道﹐創立了道教 正一派﹐先後獲“黃帝九鼎丹書”和“太清丹經”﹐撰寫《老子想爾注》進行解說﹐並攜帶底子入蜀布道﹐用符水咒法為人治病祛災﹐深得人民愛戴。
張道陵 大約與西方 耶穌 同一時間誕生.
天師世家承襲六十三代﹐歷經一千九百多年﹐是我國單姓嗣教時間最長的道派﹐也是僅次孔子世家, 受歷代朝廷封官授爵的家族, 在中國百姓中具有廣泛的影響﹐素有北孔(孔夫子)南張(張天師)之稱。至今保留完好的龍虎山上清嗣漢天師府﹐佔地3萬多平方米﹐建築恢宏﹐尚存古建築6000余平方米﹐會部雕花鏤刻﹐朱紅細漆﹐古色古香﹐一派仙氣。被歷史上許多皇帝賜號“宰相家”﹑“大真人府”﹐歷來被尊為道教祖庭。
張天師創立龍虎山道教統領江南道教總領三山符籙。歷代天師們生活的地方,便是天師府。整個建築氣勢宏偉,建築瑰麗,一派仙氣,被譽為“龍虎山中宰相家”。天師府旁是天師祀神之所——上清宮,歷史悠悠,規模宏大僅次於皇宮,是中國建築史上的一大奇跡。上清宮以三清殿和玉皇殿為中心,分八門四方,為周天、八卦、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之象徵,有著獨特的古典建築藝術風格。 道教興盛時期曾建有十大道宮﹐二十四道觀﹐三十六道院。宮內伏魔殿的鎮妖井﹐就是施耐庵生花妙筆下樑山一百零八將的出處﹐整個建築規模宏大﹐是中國建築史上一大奇觀。 至今天師府作為道教聖地,是世界道教景觀,每年來此朝聖的海內外道友,道徒絡繹不絕。
歷代封建王朝在這裡大興土木,屢毀屢建,上清宮所建殿宇就有:三清殿、玉皇殿、紫微殿、天皇殿、後士殿、鬥姆宮、雷祖殿、廖湯殿、南斗殿、北斗殿、伏魔殿、三宮殿、三省殿、文昌殿、四聖殿、五嶽聖帝殿、四瀆殿、真風殿、留侯殿、十二真君殿、奎閣、虛靖祠、藏室、鼓樓、福地門、龍虎門、欞星門、下馬亭等等,附近還建有道院三十六座以及各種附屬建築。它原是我國規模最大、歷史最為悠久的古老道宮之一。它和皇帝宮殿相比,僅矮一尺,以示區別於皇宮。
龍虎山是我國典型的丹霞地貌風景﹐景區有九十九峰﹑二十四岩﹑一百零八處自然和人文景觀﹐二十多處神井丹池和流泉飛瀑。明凈秀美﹑婀娜多姿的瀘溪河﹐由南向北從景區貫穿而過。她宛若一條銀色的飄帶﹐把上清宮﹑天師府﹑龍虎山﹑仙水岩這兒穎寶珠串為一體﹐形成龍虎山旅遊觀光的最佳線路。 從上清千年古鎮乘竹筏順瀘溪河而下﹐二十里山水二十里畫屏﹐兩岸奇峰怪石﹐竹林青翠欲滴﹐移步即景﹐宛若仙境。歷史上許多文人墨客都曾遊覽於此﹐吟詩作畫﹐流芳千古。 山下那道清澈的瀘溪河,碧水銀波,清洌見底。瀘溪河源自福建注入鄱陽湖,逶迤曲折,似一條奔騰的巨龍把龍虎山風景區裝點得宛若仙境。我們從天師府乘竹筏順流而下,竹筏在水上,人在筏上,一路游來,山水悠悠,如詩如畫。時而水緩,時而水急,瀘溪河兩岸更是翠竹成林,綿延數裏。遠望龍虎兩山,相依相偎,雄偉壯麗,本地人稱這裡“不是漓江勝似漓江”一點也不假。兩岸的山形,有的似蟠桃展現,有的似文豪思索,有的似大象吸水,活靈活現,妙趣橫生。仙岩和水岩是龍虎山的精粹之處,碧水丹崖,秀逸超群,其中“十不得”景觀,最令人嘆為止觀。傳說當年鎮妖井中還有10人罡未及逃出,他們不甘屈服,與張天師大戰于瀘溪河,戰敗自焚,化為10座巨石,即“仙桃吃不得”、“雲錦披不得”、“尼姑背和尚走不得”、“蓮花戴不得”、“仙女配不得”、“石鼓敲不得”、“道堂坐不得”、“玉梳梳不得”、“丹勺盛不得”、“仙菇採不得”。惟妙惟肖的造型加上神奇美麗的傳說,令人流連忘返。欢迎光临 律令堂和合文化;八字预测、六爻占卜、奇门遁甲、风水策划、预测分析、情感挽回、情感预测、情感咨询、和合风水、文昌风水、催婚姻风水、斩桃花风水、回心转意和合风水、七日和合风水、七日和合术、易学风水道法团队 (http://maoshanfashu.com/) | Powered by Discuz! 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