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第一代祖天師張道陵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09-11-7 16:23
标题:
第一代祖天師張道陵
第一代祖天師張道陵(34-156年)
字漢輔,本名張陵,得道後稱張道陵,東漢配國封邑(今江蘇封縣)人。
道書載:為西漢留文成侯張良第九代孫,父大順封“桐柏真人”,母劉氏夢神人以蘅薇草授之,感而有娠。
漢建武十年(34年)正月十五日晚生於呉之天目山,年及冠,身長九尺二吋,龐眉廣颡,目有三角,美髭髥,垂手過膝,龍踞虎步,望之儼然。
七歲讀老子(道德)二篇,即了其義。又曾為太學生,通曉天文、地理、五經、諸子、讖緯圖書,從學者千餘人。天目山南三十里、西北八十里皆有講誦之堂,臨安神仙觀、余杭通仙觀即其地也。
後自浙逾淮,涉河洛、入蜀山,得煉形合炁之書,辟谷少寐。永平二年(59年)以直言極諫科中之,拜江州(今重慶)令,時年26歲,因素好黃老之道,見世風日下,不久棄官歸隱于洛陽北邙山,修煉三年,有白虎銜符至座偶。建初五年(80年),章帝徵召不起。永元初,和帝徵為太傅,冀縣侯,三詔不就。
為尋修道寶地,而遠離塵境,獨攜弟子王長游淮至鄱陽,沂信江至雲錦山(今龍虎山),修煉九天神丹,一年有紅光照室;二年有五雲覆鼎,夜不假燭,彷彿有青龍白虎各一長繞丹鼎;三年丹成龍虎見,山因以名,時年六十餘歲,容貌益少,若三十許人。有神人自稱趙公明騎黑虎詣前曰:“願永護丹爐。”
後訪西仙源得制命五岳檄召萬靈及《神虎秘文》于壁魯洞(今龍虎山東北15里),復往嵩山石室得《三皇內文》、《皇帝九鼎丹書》及《太清丹經》。聞巴蜀沴氣為災,遂往治之。初居陽平山,感太上授以經籙之法。次登西城山,築壇墠以降五帝。
再到葛璝、秦中、昌利、隸上、涌泉、真多、北平、稠粳、渠亭諸山修九真之法,得出入水火之秘及養神輕身之術,乃還鶴鳴山(一稱鹄鳴山)。
漢安元年(142年)上元節,感太上授《正一盟威》之道及《太上三五都功》諸品經籙,或云《三天政法正一科術要道法文》,又著《老子想爾注》,創立了道教。立二十四治,以祭酒分領,不喜施刑罰,以廉恥治民,符水治病。教民修心、懺悔、祈禱及取鹽之法,以善道教化。內與神明盟約,外行盟威之法,百姓皆奉之為師。
漢安二年(143年),登青城山,治群鬼、降六魔,增至四治以應二十八宿正炁,以六十甲子生人分屬各治,定三十六靖廬,七十二福地,三百六十名山品秩,各置神司之。永壽二年(156年),游渠亭山奉太上玉冊,敕命為“六合無窮高明大帝”,繼而太上敕為第六代道之外孫,而東海小童君為保舉師,太上為度師,封道陵為天師,授三百人惟三人係代行治,張申、王升、李忠也。
乃以印劍付子衡,戒之曰:“吾遇太上,親傳至道,此文總領三五步罡正一樞要,世世一子,紹吾之緒,非吾家宗親子孫不傳。“是日,以丹分付弟子王長、趙升,于雲台峰與夫人雍氏乘雲上升,在人間123歲,女兒文姬、文光、賢姬、芳芝皆得道上升。唐玄宗天寶七年(748年),冊贈為“太師”。
禧宗中和四年(884年),封為“三天扶教大法師”。宋徽宗大觀二年(1108年),冊贈“正一靖應真君”,理宗加封“三天扶教輔元大法師,正一靖應顯佑真君”。
元成宗加封“正一沖玄神化靜應顯佑真君”。明崇禎皇帝加贈“六合無窮高明上帝”。道教稱祖天師、泰玄上相、大聖降魔護道天尊。
作者:
万吝负
时间:
2011-6-11 12:12
有点看不懂,嘿嘿。
欢迎光临 律令堂和合文化;八字预测、六爻占卜、奇门遁甲、风水策划、预测分析、情感挽回、情感预测、情感咨询、和合风水、文昌风水、催婚姻风水、斩桃花风水、回心转意和合风水、七日和合风水、七日和合术、易学风水道法团队 (http://maoshanfashu.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