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也許正是如此,老子才半雲半霧,“神龍見首不見尾”,令人好奇。最有代表性的記述是關於孔子求見老子的故事,說孔子見老子問“道”,老子說:“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也。”孔子又問“仁義”,老子說:“今仁義慘然而汩人心……夫子修道而趨,則以至矣,又何用仁義?……夫子乃亂人之性也。”又說孔子引以為榮的《詩》、《書》、《禮》、《樂》、《易》、《春秋》等“六藝”都是因人陳跡,了無新意:“跡者履之出,而跡豈異哉?”這些話簡直就是對儒學理論一番撻辟入裏的韃伐與批判。孔子默默無言回來,三天沒有給學生講課。學生怪問,孔子慨嘆:我見什麼人做什麼事都能猜測揣度其用意,“至於龍,乘雲氣,遊太清,吾不能逐也。今見老子,其猶龍乎!”老子使名滿天下的孔丘張口結舌,“神錯而不知其所居也”。(意:失魂落魄。)我們且不論這件事情有多少可能性,只說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意義,實際上一直和儒學及後來的佛學一起陶冶著中國傳統文化,早已深遠影響了中國傳統的哲學、醫學、工程、藝術乃至千百年來無數彪炳一代的名人為人處世、宦海沉浮。尤其是那些著名的文人,諸如屈原、李白、白居易、杜牧、蘇東坡等等影響的痕跡更為鮮明,進而言之,也深刻影響了中國人特有的精神心理素質。據傳,老子著有《道德經》五千言,但經考證是後人或老子同時代稍後的人根據老子的言行編纂的,又名《老子》,基本上概述了老子的思想。《老子》是後世較近接觸這位神秘歷史人物的一個比較明晰的途徑。 老子是河南鹿邑縣東厲鄉曲仁裏人,一說姓李名耳,字伯陽,又稱老聃。據說做過周朝的史官,後退隱蒙山著書立說,遊歷江南塞北,又西出陜關,不知所終。孔子的學說受老子的思想影響也頗多,但多數在後世的流傳闡釋中湮沒了或被故意統一到儒家學派裏了,譬如“忠恕”講的“已所不欲,勿施於人”,乃至儒家“仁”學裏的許多說法等等。後代闡揚老子學說最有影響的人物是距老子故鄉不遠的商丘東北一個叫蒙的地方人莊子,他使老子“道法自然”的理論在“齊物我、等貴賤”、“天人合一”的逍遙自在中彎入了宿命的荒野,卻也由此走入疲於戰亂天災、等級差別和迷惘是非生死的紅塵俗世,走上一切不甘於俗世憂患糾葛又企盼脫塵出俗的人群心靈祭壇,走上影響千餘年中國社會左顧右盼、上上下下的道家煙霧瀰漫的空靈蒼穹至高無上的地位。老子從此成了一個如西方世界耶穌一樣“三位一體”的“三清化一”神仙鼻祖。他既是俗世人生的引導者和解脫者,又是許多神仙傳說中開天闢地的老仙。中國古代氾濫成災的傳說故事裏,老子都是天地間第一個由人修煉而成的神仙;人們後來按照俗世社會的構架建設了雲霄之上的神仙社會以至天宮玉闕,構想了代表各階層人群意念、成群結隊的神聖仙人和三清四帝八洞散仙,老子仍是居住于三十三天之上最高的上清宮太上老君。 在神仙世界,他既是眾多神仙頂禮膜拜的神祉和白日升天的教引祖宗,又是無職無權、逍遙自在卻具有無上法力的天仙。在紅塵俗世,老子更是成了那些備受階層利益擠軋、疲於生活生理奔命以及厭倦名利的人頂禮膜拜的神祉、竭慮追求的偶像,成了中國至今絕大多數人參悟人生俗世的一份心情。 從古迄今,在中國每一個時代,每一種階層,每一類人群,每一處地域,幾乎都有關於老子與神仙的傳說故事,他們各有不盡相似的理解,但老子確實無處不在,因為他確切地說己經成為中國人傳統精神文化的一部分,而且可以說中國人有了老子才得以成為中國人。 |
欢迎光临 律令堂和合文化;八字预测、六爻占卜、奇门遁甲、风水策划、预测分析、情感挽回、情感预测、情感咨询、和合风水、文昌风水、催婚姻风水、斩桃花风水、回心转意和合风水、七日和合风水、七日和合术、易学风水道法团队 (http://maoshanfashu.com/) | Powered by Discuz! 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