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陈抟的道教思想及其影响 [打印本页]

作者: 沙里斯新    时间: 2008-10-14 08:17     标题: 陈抟的道教思想及其影响

陈抟的道教思想及其影响

王宜峨

  道教是中国汉民族固有的宗教,道教思想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历史上对于我国政治、文化与思想的发展都发生过较大的影响,曾出现过许多对中国思想发展有影响的著名的道教学者和思想家,五代宋初的陈抟就是其中的一位。陈抟思想不仅对后来道教有很大影响,更重要的是他的思想与宋明理学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对这一问题,谈一点初浅的看法。

一、陈抟其人

  陈抟 ( ? 至九八九年)字图南,自号扶摇子,亳州真源人(今河南鹿邑县)。其家世无考,只有《宋人说部》中说他从渔人姓而姓陈。其出生年代,《诗话总汇》中说他生于唐德宗时(公元七八零至八零四年),这样离其卒年最少也有一百八十余岁,似不可信。据《宋史·隐逸传》记载:他于“后唐长兴中(公元九三一至九三三年),举进士不第,遂不求禄仕,以山水为乐。自言尝遇孙君仿、獐皮处士二人者”,入武当山九室岩隐居。后“移居华山云台观,又止少华石室。每寝处,多百余日不起。”如《宋史》记载可靠,陈抟入武当山时约为三十岁左右。《宋史·隐逸传》又载:宋太平兴国九年(公元九八四年),陈抟“复来朝”,太宗曾谓宰相来琪等曰:“抟居华山已四十余年,度其年近百岁。”根据以上两段记载,陈抟的出生年代,大约在五代初年。《河南邵氏闻见前录》说他“唐长兴中中进士,游四方有大志,隐武当山……”,关于他是否中进士一事,记载各不相同,还是应该以《宋史》为根据。《易学辩惑》中云:“陈希夷负经纶才,五季离乱,游行四方,志不遂,入武当山,后隐华山。自晋汉以后,每闻一朝革命,顰蹙数日,人有问者,瞪目不答。一日,方乘驴游华阴,闻太祖登极,惊喜大笑,问其故,曰:‘天下自此定矣。'”陈抟是一个很有政治抱负的人,然而五代社会的动荡不安,使他的政治抱负不得实现。为了摆脱无情的现实世界,他便隐居深山,以睡来寻求精神安慰。当他听到宋太祖统一天下,结束了长期分裂动乱的局面时,自然是很高兴的。我们从他的诗“我谓浮荣真是幻,醉来合辔谒高公。因聆玄论冥冥理,转觉尘寰一梦中”(见《老学庵笔记》)中,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自命不凡的人。
  周世宗和宋太祖、宋太宗都曾召见过他,据《宋史·隐逸传》云: “周世宗好黄白术,有以抟名闻者,显德三年(公元九五六年),命华州送至阙下。留止禁中月余,从容问其术,抟对曰:‘陛下为四海之主,当以致治为念,奈何留意黄白之事乎?'世宗不之责,命为谏议大夫,固辞不受。既知其无他术,放还所止;诏本州长吏岁时存问。五年(公元九五八年),成州刺史朱宪陛辞赴任,世宗令齐帛五十匹,茶三十斤赐抟。”
  历史上有很多关于陈抟和宋太祖、宋太宗之间关系的传说,《续湘山野录》说陈抟曾与太祖、太宗共饮于长安酒肆。《河南邵氏闻见前录》云: “帝初问以伐河东之事,不答,后师出果无功。”等等,多属传说,不大可信。例如,第一次伐河东时,太祖尚未即位,所以陈抟参与此事似不可能。不过,宋太祖、宋太宗认识陈抟,并召见过他的事是可信的。太宗时,他曾两次赴京,《宋史·隐逸传》曰:“太平兴国中(公元九七七至九八四年)来朝,太宗待之甚厚。九年复来朝,上益加礼重,……下诏赐号希夷(注:老子《道德经》谓听之不闻曰希,视之不见曰夷。),仍赐紫衣一袭,留抟阙下,令有司增茸所止云台观。上屡与之属和诗赋,数月放还山。”故后人又尊称他为希夷先生。
  陈抟卒于宋太宗端拱二年 (公元九八九年)七月二十二日,据《宋史·隐逸传》云:“端拱初,忽渭弟子贾得升曰:‘汝可于张超谷凿石为室,吾将哲焉。'二年秋七月,石室成,抟手中数百言为表,其略曰:‘臣抟大数有终,圣朝难恋,已于今月二十二日化形于莲花峰下张超谷中。'如期而卒,经七日支体犹温。”
  史书中关于陈抟的这些记载,难免带有一些神秘色彩与后人的渲染成份,但是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深居华山的陈抟并未脱离社会政治,他的思想在其生前就已经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受到包括帝王在内的统治者的器重。
  陈抟卒后,他在华山居住过的云台观和玉泉院,被世人长期保存下来,作为华山的重要古迹吸引着人们。
作者: 沙里斯新    时间: 2008-10-14 08:17

二、陈抟的道教思想

  史传陈抟的著作主要是言导引还丹的《指玄篇》八十一章,以及《三峰寓言》、《高阳集》、《钓潭集》、《无极图》 (刻于华山石壁上)和《先天图》等,可惜这些著作多已不存。我们对他思想的研究只能依靠后人著作中一些引述或记述的有关资料,而这些资料又其说不一,还有很多属于传说,使人真伪难辩,给我们的研究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下面谈一点不成熟的见解,以供参考。
  陈抟是一个很有政治抱负的人,无奈他生于乱世,又无力扭转乾坤,于是他便从宗教中寻找精神寄托。他的著作虽于世几乎绝迹,可是根据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和邵雍的《先天图》我们可以看到,他继承了道教传统思想,提出了一套 “无极而太极”的宇宙生成图式。他认为万物一体,即宇宙万物的本源是“无极” ,而“无极”则是无形无象的精神本体,也就是“道”。陈抟还吸收了儒家《周易》的思想。《佛祖统记》说他曾受易于麻衣道者,得所述《正易心法》四十二章,理极天人,历诋先儒之失,抟始为之注。这一说法未必可靠,但他好“易”,《宋史》上是有记载的。他根据《易》说提出了超绝万有的“一大理法”。“一”乃是包罗万象的,概括一切的精神实体,即“道”。《薛子道论》云:“天地万物性之一字括尽。”又云:“理即无形,安得有尽。”“理”是准则,规律,足无形无象的,永恒的。“理法”是万物生成的规律、法则。事物的发展变化都必须依“理”这个法则,必须服从“一大理法”。这个“一大理法”就是陈抟的《先天图》式。“理”的概念在来以前就存在,它是先于天地物质而存在的绝对观念。“理”与“道”有相同之处,即都是指事物发展的规律、法则。但它们又有不同之处,前者是指事物的特殊规律,并偏重于社会伦理方面。后者是指事物的普遍规律。 陈抟用“理”来解释宇宙的生成规律,后来来明理学家则把它当做哲学的最高范畴。
  陈抟为摆脫现实的烦恼,又从《庄子》那里接受了虚无主义的人生哲学。为了寻求长生久视,与天地同寿,他吸收并发展了道教钟、吕金丹派的出世思想和它的修养术 ——睡功。《宋史·隐逸传》中的有关西逸人吕洞宾数来陈抟斋中的记载,《筮述》云:“陈希夷春日子华山水边石上闻步,偶筮遇需上爻,谨谓弟(子)贾得升曰:‘当有不速之客三人来。'少顷见壶公、赤松子、 吕洞宾相继至。”(见《华岳志》),吕洞宾和陈抟是同时代的人,他们之间相互交往是可能的。陈抟思想源于钟、吕金丹派的说法也是可信的。
  陈抟的睡功是很闻名的,他的睡既是一种修炼方法,也是他躲避社会纷纭的一种手段。《山堂肆考》云: “陈抟修道云台观,大困三十六载,小困一十八春。”《坚瓠集续》云:“陈希夷居云台观,日多闭门独卧,累月不起。”《贵耳集》云:“华山陈处士于睡,小则亘月,大则几年方一觉。冯翊羽土寇朝一事处士,得睡之大略,还神全观,唯睡而已。”以上所述不仅讲了他善睡,还谈到他传授了一个炼睡功的徒弟。可见陈抟的睡不是一般人们所说的睡觉,而是静功之一种。相传陈抟论睡时曰:“若至入主睡,留藏金息,饮纳玉液,金门牢而不可开,土户闭而不可启,苍龙守乎青宫,素虎伏于西室,真气运转于丹池,神水循环乎玉内。呼甲丁以直其时,召百灵以卫其室,然后吾神出于九宫,恣游青碧,履虚如履实,升上若就下,冉冉与样云邀游,飘飘共闲云出没。”诗云:“常人无所重,惟睡乃为重。举世以为息,魂离形不动。觉来无所知,贪求心愈动。堪笑尘地中,不知身是梦。”又诗云:“至人本无梦,其梦乃游仙。真人亦无睡,睡则浮云烟。炉里长存药,壶中别有天。欲知睡梦里,人间第一玄。”(见《历世真仙体道通鉴·陈抟传》)上面的这段记载中虽然有后人的夸张渲染成份,仍然可以看出陈抟睡功的方法和要领。这段话的意思大概是:道教中,人炼睡功首先要精神集中,安静,聚气凝神,留藏真气,饮纳津液,各种器官安定不动,土户穴收紧向上,泥丸穴放松,心目内观,阴阳交汇,使先天之元气在人体五脏中自行运转,修炼到这种境界时,“六贼自然消灭,五行自然攒簇,火候自然升降,酝就真液,浇养灵根。”(见《夷门广牍·赤风髓选华山睡功诀》)道教中人认为炼到一定时候,天门就开了,元神便可以摆脫肉体的束缚。当然这是一种宗教的说法。
  据《读书敏求记》 “五龙酣卧法”注下云:“五龙以卧法授之希夷,为千古独得之秘。”说明他的睡法是有师承关系的,传说五龙为吕岩的徒弟,吕岩自己也曾采用卧功修炼,因此可以推定陈抟的内炼方法是来自吕岩,只是陈抟又将它加以发挥,并特别推崇。他的修养术——睡法,对道教内丹炼法中的卧功有一定影响,后来被南宗金丹派所吸收。《性命圭旨》中也称其卧禅法是来自华山陈希夷处。道教的卧功又被近代养生学所吸收,成为今日气功的内养功之一种。
  陈抟的《无极图》是一种论证宇宙生成的图式,也是讲道教修炼方法的图式。它与《道藏》中《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图》中的 “太极先天之图”略同,此经前面的序是唐明皇御制,可以估计它是宋以前的。据朱彝尊《太极图授受考》云:“陈抟居华山,曾以《无极图》刊诸石,为园者,四位,五行其中,自下极上。初一曰元牝之门;次二曰炼精化气,炼气化神;次三五行定位,五气朝元;次四阴阳配合,曰取坎填离;最上曰炼气还虚,复归无极,故谓之《无极图》。乃方士修炼之术耳,相传吕岩受之钟离权,权得其说于魏伯阳,伯阳闻其旨于河上公。”黄宗炎在《太极图辩》中说:“周子《太极图》,创自河上公,乃方士修炼之术也。……考河上公本图名《无极图》,魏伯阳得之以著《参同契》;钟离权得之以授吕洞宾,洞宾后与陈图南同隐华山,而以授陈;陈刻之华山石壁。”(见《宋元学案》)以上两段话都说明此图系由河上公传出,经魏伯阳、钟离权,陈抟又从吕岩处得来,不是由陈抟自己创造。《道藏·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图》中的“太极先天之图”可能就是陈抟的《无极图》,不过经过几代流传和陈抟的发挥,已与原图有所不同。从朱彝尊和黄宗炎的记载中我们还可以看到陈抟的思想和钟、吕金丹派思想关系很密切。道家哲学认为“道”是“万物之宗”,“道” “先天地生”,世界万物均由“道”产生。老子《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又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就是“道”。道教中人为了求得寿同天地,把这一思想,作为神仙信仰的理论根据,并发挥出一套逆行修炼之法。即:万物归三,三归二,二归一,一归虚无,最后达到虛无的“纯阳”境界,道教称之谓“仙道”。陈抟的《无极图》就是根据这种理论自下而上,以明逆则成仙之法的图式。最下圈为“元牝之门”,牝,为窍也;玄牝即“谷神”,这里指人身命门两肾中间空虚的地方,先天的元气便产生于此,人身各器官的运动,也根源于此。老子《道德经》谓:“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往上一圈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这是指炼有形之精化为微芒之气,再炼气为三宝合一之神。中间为“五气朝元”,即水火交媾而成丹药。再上一圈黑白交错,名为“取坎填离”,就是去阴填阳,达到纯阳,结成“圣胎”。最上一圈名为“炼神还虚,复归无极”,炼到这时便还于“无始”,元神就可以脱离肉体而独立存在,功夫就算成了。也可以把这一过程解释为始得窍,次于炼,次于和合,再次于得药,最后脱胎成仙。道教把它称之谓长生久视的秘诀。
  史传陈抟的《先天图》也是讲道教修炼的图式。所谓《先天图》,是把《周易》六十四卦绘成方图、园图和《伏羲八卦方位图》以及配合一年二十四节气的《卦气图》等等。其源远出于汉代用象数研究《易学》的焦赣、京房。陈抟的《先天图》与魏伯阳的《参同契》有很密切的关系。朱熹在《周易参同契考异》中云: “邵子发明《先天图》,图传自希夷,希夷又自有所传。盖方士技术用以修炼,《参同契》中所言是也。”“伯阳《参同契》与纳甲相应,蔡季通言与《参同契》合,……”。也有人说陈抟的《先天图》得于“麻农道者”。陈抟的《先天图》已经失传,留传下来的只有邵雍的《先天图》,因此对陈抟的《先天图》无法作进一步的探讨。根据邵雍的《先天图》我们仍然可以看出,陈抟的《先天图》无疑也是讲宇宙生成变化的图式。陈抟在传统的道教思想基础上,吸收了“易”的义理和象数之学,把客观自然变化的规律看作是先于物质世界和具体事物而独立存在的东西。陈抟根据这一思想提出了“一大理法”的概念,用八卦方位和六十四卦次序来推测自然和人事的变化,同时也用这种思想来指导道教的修炼。
  陈抟对世界的认识是唯心的、神秘的,但是透过这些神秘的外农,我们可以看到在他的思想中是包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成份。
作者: 沙里斯新    时间: 2008-10-14 08:18

三、陈抟思想对宋明理学的影响

  陈抟思想的历史意义还在于以后这两个图分别为周敦颐和邵雍吸收并加以发展,对来明理学的形成与发展有很大影响。
  宋代理学的形成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儒、释、道三家思想长期斗争、融合的结果。经过唐代的藩镇割据,唐末农民战争和五代十国分裂局面之后建立起来的来王朝封建统治政权,对内加强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对外却忍辱退让,每年搜刮大量的钱财送给辽国统治者,国内外的矛盾都非常尖锐。来封建统治阶级除加强政治统治之外,更需要加强思想上的统治。
  另外,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儒、释、道三家长期的争论和相互融合,为理学的形成准备了思想条件。早在魏晋时,寇谦之、陶弘景都提出过三教归一的思想。葛洪则主张 “内道外儒”,他的《抱朴子内外篇》中的内篇是讲道教的,而外篇则是用儒家思想来解释其政治主张的。儒家思想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吸取释、道二家思想而丰富自己的理论。魏、晋玄学即是儒、道融合的产物,例如何晏、王弼、郭象都是融合儒、道二家思想的玄学大家。经过长期酝酿,至宋,一种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吸取道教宇宙生成的图式和佛教的思辩哲学的新儒学——理学(又称道学)就应运而生了。由于理学以一种精致的思辩的哲学形式,把封建主义的社会制度,把封建地主阶级的道德“三纲五常”说成为永恒的天经地义,把封建制度的君权父权绝对化、神圣化,为封建剥削制度和封建专制主义国家来辩护,因此它很快占据了思想统治地位,成为中国后期封建制度发展时期影响最大的官方哲学。周敦颐、邵雍是这一哲学思想的主要奠基人。
  周敦颐 (公元一零一七至一零七三年),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曾作过几任州县官吏,晚年在庐山下筑濂溪书堂,故又称他为周濂溪。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后人编为《周子全书》。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是根据陈抟的《无极图》改变演化而成的。他用这一图式来论述宇宙本体生成万物的变化,其中既有儒家的思想,又有道教的思想。朱彝尊在《经义考》中云: “《无极图》乃方士修炼之术。……周子取而转易之为图,……更名曰《太极图》,仍不没‘无极'之旨。”所不同者,周敦颐以儒家思想为主,颠倒其顺序,并更易其名称,从上而下来解释《无极图》,给陈抟的《无板图》注入了一些新的含义。他将最上圈“炼神还虚,复归无极”更名曰“无极而太极”;更“取坎填离”为“阳动阴静”;更“五气朝元”名为“五行各一性”;更“炼精化气,炼气化神”为“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最下圈则更名为“万物化生”。根据周敦颐这一改变,就可以这样解释:宇宙的最初阶段是“自无极而太极”。“无极”乃指宇宙万物最高、最根本的无形无象的实体,即道家所言的“无”能生“有”,“有”生于“无”,从太板而阴阳,而五行,而男女,乃至万物化生,整个这一序列都是由“无”产生、开始的,如老子所云:“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见《道德经》)“太极”为混沌未分的元气,也就是宇宙万物的最大统一体。“太极”的一动一静,就产生阴阳万物,而万物生生不已,变化无穷。周敦颐又认为万物中的任何具体事物,只能是动或静的,并且是“动而无静,静而无动”(见《周子全书》)。而“神”才是“动而无动,静而无静”(见《周子全书》)的,是万物运动的推动力。他把“无极”看成是超物质、超时空而存在的精神本体,即虚无的绝对观念。由此周敦颐引出了儒家的“诚”的观念。所谓“诚”就是纯善至美的太极之理,也就是“无极”本体的代称,在人性上是人类“纯粹至善”的本性,是一种儒家先验的道德标准。“诚”是从阳气得来,是所谓“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见《周子全书》),是一切封建道德的根据。他认为人在万物中最灵,故人能接受太极之理和五行之性,“圣人”可以模仿“太极”建立“人极”,通过“主静”和“无欲”达到“中正仁义”的至诚至善。所以“主静”是他的方法论,也是他从道教那里接受的“无思”“无为”的唯心主义认识论。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正是道教传统的唯心主义思想和陈抟的宇宙生成图式给儒家理学客观唯心主义的奠基人周敦颐以直接的影响。宋代以前儒家是很少论述宇宙生成变化的,从周敦颐等人开始,吸取了道教关于宇宙生成和演化的思想,以后理学家讲宇宙生成论者,多是周敦颐之说的推衍。
  邵雍 (公元一零一一至一零七七年),字尧夫,祖上为河北范阳人,幼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隐居苏门山百源之上,后人称他为百源先生。他屡授官不赴,后居洛阳,与司马公、吕公著等从游甚密。死后来哲宗赐号康节,因此又称他为康节先生。著有《皇极经世》和《击埌集》。
  朱震《汉上易解》云: “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 (见《宋史·儒林传》)程明道所作《邵尧夫先生墓志铭》中亦言李之才则传陈抟之学,可见邵雍之学也源于陈抟。邵雍把陈抟的《先天图》和儒家思孟哲学的“万物皆备于吾”的主观唯心主义,以及《易经》神秘主义的象数之学融合在一起,构成他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和他解释宇宙生成变化的《先天图》式,即他的先天学。周敦颐的思想主要表现在“象”和“义理”方面,而邵雍主要是“象数学”,或者可以说更偏重于“数”的方面。他在《观物外篇》中说:“先天之学,心法也,故图皆自中起,万化万事生乎心也。”“心为太极”,“道为太极”。按照邵雍的解释,所谓先天之学就是:“太极”是宇宙的本源,“太极”又是“道”,也是先于天地的“心”,所以宇宙万物都来源“心”,来源于自我头脑中的感觉,或者说来源于人的主观世界。他认为天地间的万物都有消长,有始终,是按照他的《先天图》式来循环变化的。他说:“图虽无文,吾终日而未尝离乎是,盖天地万物之理尽在其中矣。”这个“理”就是:“太极一也,不动;生二,二则神也。神生数,数生象,象生器。”(见《观物外篇》)这里可以解释为:“太极”是一,生“神”;“神”是无形无踪的本体,生“数”;“数”也还是一种抽象的概念,生“象”;“象”仅仅是可见的影子,只有“器”才是物质的。他不仅发挥了《易经》“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含义,同时也是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发挥。他在《观物外篇》中又说:“太极既分,两仪立矣。阳上交于阴,阴下交于阳,四象生矣。阳交于阴,阴交于阳,而生天之四象,刚交于柔,柔交于刚,而生地之四象,于是八卦成矣。八卦相错,然后万物生焉。是故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八分为十六……。合之斯为一,衍之斯为万。”也就是说宇宙万物生成变化的过程是“一分为二”的过程。他还用这种二进位法的抽象概念,对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加以附会,他的《皇极经世》就是用这种象数学来推算古往今来的现实社会,得出了人类社会由盛极而变衰的历史退化论。他认为惟有“太极”,即先于天地的“心”才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真理。这种从陈抟《先天图》演化而成的神秘主义思想,使邵雍成为中国思想史上儒家主观唯心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并影响到以后的陆九渊等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陈抟应该是我国思想史上一位有影响的道教学者,他的思想对道教的发展是有一定贡献的,但是更重要的是他为理学的形成从道教方面提供了理论根据,所以他是儒、道两家思想合流,对理学形成直接产生影响的一位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人物。可惜赵宋以来史书及道书中对于陈抟的记载往往充满着神奇莫测的故事与传说,使他成了历史上一位神奇的人物。在浩瀚的史料面前,如果我们认真加以甄别、整理,对陈抟思想作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这对于我们道教史和古代文化思想史的研究工作,都是很有意义的事。
主要参考书:
1、(元)脫脫等撰《宋史·隐逸传》
2、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编写《中国哲学史》
3、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史》
4、(清)黃宗羲撰《宋元学案》
5、(宋)周敦颐《周子全书》
6、(宋)邵雍《邵子全书》
7、《百陵学山·薛子道论》
8、(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陈抟传》
9、(宋)朱熹《周易参同契考异》
l0、(清)朱彝尊《太极图授受考》
11、(清)李榕荫《华岳志》




欢迎光临 律令堂和合文化;八字预测、六爻占卜、奇门遁甲、风水策划、预测分析、情感挽回、情感预测、情感咨询、和合风水、文昌风水、催婚姻风水、斩桃花风水、回心转意和合风水、七日和合风水、七日和合术、易学风水道法团队 (http://maoshanfashu.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