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的生活
吉冈义丰 著 余仲珏 译
(译者的话:已故吉冈义丰教授是日本研究中国道教的专家。他最后一本书是《追求长生》,1970年在日本京都出版。书中194页至228页介绍了“道士的生活”,主要讲的是解放前夕北京白云观道士的生活。1979年美国研究道教的专家荷尔姆斯·韦尔奇教授和法国研究道教的学者安娜·塞德尔合编了一本中国宗教论文集,题为《道教的多面性》,由耶鲁大学出版。书中收入了有关“道士的生活”这一章,略有删节。这篇译文就是根据以上这个英文版本翻译的。道 观
道观这一名称相当于佛寺。道庙通常称为观、庙、宫、坛、祠、阁、洞等。孔庙和佛寺也使用以上某些名称。大宗派和小宗派
道教两大宗派天师道和全真教之下又可分为许多小宗派,每个小宗派均有自己的派诗,据此表示相互之间的区别和教义上细微的差异。两个小派可以在师承和传统上同出一源,而且名称也相同,但如果派诗不同则各立门户。总的说来派诗记录的是开祖得道的妙诀。宗派势力的比较
各道派的势力大小主要是由道士人数的多少决定的,不过人数还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光人数多并不一定就对社会有较大的影响。人材的质量比人数更重要。任何道派如果出了高明的大道士就有希望对道教界的复兴甚至对社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皈依全真教
出家当道士没有什么年龄限制。大多数道士在十二至二十岁出家。 “出家”的动机各式各样,但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四类。传 戒
对道士来说受戒是宗教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事件。过去传戒时间长达一百天,以后减少到五十三天。传戒仪式在三座戒坛举行,三坛大戒的内容是:道士的装束
我在北京时,一队日本摔角队正访问中国。有一天一位书店的中国职员问我: “这几天很多日本道士来北京,他们来干什么?”我莫明其妙,问他在哪儿看到日本道士。他说:“你没瞧见在东单牌楼那些大块头吗?”他把摔角运动员叫做道士,给我的印象很深。他说得对,摔角运动员束着头发,穿着宽袍,至少在装束上确实像日本道士。挂单的规矩
全国各地的道士常常云游到十方丛林来住庙,叫做挂单。挂单的规矩很严格,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只有条件合格,才允许挂单。例如白云观的挂单不留条件是:籍贯、三代不清者不留;有传染恶疾或染有不良嗜好者不留,被其它常住开革得有通知者不留;奇装异服、短发疯狂者不留,妄言异端、江湖术士、炉火符咒、占卜星相者不留,课诵不熟者不留;年龄未满者不留。清规玄范
道士如果喧闹,破坏丛林肃穆生活或是不遵守 “清规”的,要受惩戒。白云观的清规玄范如下:回忆白云观 ——没有电灯的生活
白云观没有电灯。我最初几次逛白云观,这一点从没引起我的注意,直到 1940年7月1日我住进了白云观,才第一次注意到它。白云观在北京西便门以西约一公里,是一座庄严的道观,屋瓦鳞次栉比,看上去决想不到没有电灯。道士的日常生活
夏天五点半钟,东方天刚亮,清脆的梆子声打破了白云观的宁静。梆子一共敲五下,三下慢,两下快,一天开始了。苦行道士默默地干着自己的活,除草、担水、洒扫殿堂、做早饭。上层道士也起来了,梳头、洗脸、穿袍、戴冠、系绦;六点半钟云板一敲,上老律堂念早坛功课经。晒经仪式
我初到白云观是 1940年7月l号,相当于阴历六月初一。我选择这一天是有道理的,因为我想看庙里的晒经仪式。阴历六月初北京地区家家户户晒东西。据说这时候晒衣服、书籍,来年不长虫子、不生霉。白云观藏有一部著名的孤本明版道藏。六月初旬开始启封开柜,取出宝贵的经书,举行晒经仪式。如果错过了这个机会, 想要看这部道藏就得等一年。欢迎光临 律令堂和合文化奇门遁甲、六爻占卜预测、企业策划、八字命理预测、风水策划、起名择吉、姓名预测、决策易学风水团队 (http://maoshanfashu.com/) | Powered by Discuz! 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