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早期内丹丹法著作《楚辞·远游》试析 (王 沐)
一、《楚辞 ·远游》作者问題 本篇在后汉校书郎王逸章句以及来洪兴祖补注,均确定是屈原的作品。王注曰: “远游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履方直之行,不容于世,上为谗佞所谮毁,下为俗人所困极,章皇山泽,无所告诉,乃深惟元一,修执恬漠,思欲济世,则意中愤然,文采铺发,遂叙妙思,托配仙人,与俱游戏,周历天地,无所不到,然犹怀念楚国,思慕旧故,忠信之笃,仁义之厚也。是以君子珍重其志,而玮其辞焉。”这一段叙述屈原写作本篇的动机及思想感情,因被群小包围,夙志难伸,乃欲修炼真玄,从游仙境。幽怀积愤,颇堪同情。盖此时尚欲引退存身,以待复用,虽注者对此篇与后来许多注解家的观点未能尽同,但这是屈赋最早的注解,后来来洪兴祖、朱熹都对此篇作者问题并无怀疑。
但因洪兴祖在补注里提出了一个问题,说此篇与汉司马相如《大人赋》非常接近,他说: “长卿作《大人赋》,其语多出此。至其妙处,相如莫能识也。”这不过怀疑长卿仿作而已,却引起了后来的极大论争,论争有下列几种主张:
第一 主张《远游篇》系司马相如所作的。如郭沬若先生在《屈原赋今译》中说: “《选游》结构与《大人赋》极相似,其中精粹语句甚至完全相同,据我的推测,可能即是《大人赋》的初稿,相如本言为《大人赋》未就,其稿或被保存下来, 以其风格类似屈原,故被人误会了。”
第二 主张这篇是屈原之后另一个人写的,不是屈原的作品。如近人何其芳先生说: “《远游》的思想如‘至人'、‘无为'、‘登仙'等等,和屈原根本不同,如果屈原的思想是这样,大概就不会自杀了。这显然是一个道家的人写的,不过在文字上模拟屈原的作品而已。”
第三 主张此篇是后人仿《大人赋》写的,如清吴汝纶说: “此文体格平缓,不类屈子,世乃谓相如袭此为之,非也。辞赋家輾转沿袭,盖始于子云,孟坚。若太史公所录相如数篇皆其所创为,武帝读《大人赋》飘飘有凌云之意;若屈于已有其词,则武帝闻之熟矣。若夫神仙修炼之说,服丹度世之旨,起于燕齐方士,而成于汉武之代,屈子何由预闻之?”武汉大学谭介甫先生在《屈赋新编》中更主张是西汉末年班嗣写的,但仅以班嗣亦有道家思想,论据还不够十分充足。
以上三说,观察角度不同,主张各异,但说服力似还不充分。
姜亮夫先生在杭州为楚辞专家讲授时,对此篇曾有专论,他对以上各家说法,均不同意,他说: “这里我还要谈一下《远游》这篇文章,近八十年来已被搞得乌烟瘴气,给它涂黑了。这当然不是近代才开始的,《洪补》里已有这个话了。说《远游》同司马相如《大人赋》非常接近,我们现在楚辞专家根据这句话就说《远游赋》就是《大人賦》,说《远游》中一些句子同《大人赋》中的句子二者对照一下有很多相同处,就说是一篇文章的两个底子,这话听来是可信的,但细想一下,这是骇人听闻的考据,骇人听闻的辨伪。说二者有关系,或说这两篇文章一是初稿、一是二稿,甚至说《远游》是抄《大人赋》的;但反过来我可以不可以问,会不会是《大人赋》抄《远游》呢?扬雄的《反离骚》、《畔牢愁》都是学《离骚》的,但他并不学《远游》,而司马相如的《大人赋》是学《远游》的,可是两者思想基础完全不同。”⑴姜先生的议论很深刻,也很透辟,可以说明《远游》确是屈原作品,而非后人拟作。
但为什么各家观点这样纷歧呢。冯友兰先生说: “有人说:司马相如的《大人赋》同《远游》有类似的意思和字句,因此推断说《远游》不是屈原做的,是汉朝的人模拟司马相如的《大人赋》而托名屈原。这个说法没有什么史料的根据,仅是一种推测,两者只是意思和字句有相同之处,但没有别的证据,仅靠这一点,说司马相如模拟屈原,那不更顺理成章吗?汉朝以后的人用儒家思想解释屈原的作品,造成一个屈原是儒家的假象,以这种假象为前提,于是就说:儒家的人怎么会讲起黄老的话呢'因此就说《远游》原来不是屈原的作品。据历史的先后,只能说司马相如模拟屈原,不能是《远游》模拟《大人赋》。”⑵这就是议论纷歧的根源,现在研究《远游》,必须脱掉屈原儒家的外衣,还他以养生家的本来面目,才能拨开云雾,寻出真谛来。
船山先生独具只限,认为此篇是讲养生之道,并肯定此篇为屈原自作,他在本篇注释前言中说: “按原此篇与《卜居》、《渔父》皆怀王时作,故彭咸之志虽夙,而引退存身以待君悔悟之望,犹迟回而未决,此篇所赋与骚经卒章之旨略同而畅言之,原之非婞直忘身亦于斯见矣。”所以《楚词通释》于此篇释为养生之学,且明确地解为有系统地讲解古代内丹丹法,冯友兰先生亦认为系属黄老养生之学,我们是同意他们的看法的,所以我们以王逸、朱熹及王船山先生注释为根据,肯定本篇为屈原讲述古代丹法的著作,并排除儒家解释及从文学角度分析方法,而从内丹丹法观点试析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