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药三品神与气精
上药者,上等之妙药也。三品即三种,上药三品,谓上等之妙药,祇有三种。三种是什么?就是我身中的神与气精耳。神与气精,为什么称为上等妙药?因为人身的生存在世,所以能够康强清健,有聪明智慧者,完全靠这三种东西的营养维持,流行不息。今姑再将这三件东西,略为分释:精者,是人身的液体,而含有膏粘性的物质在内册贿,如稀薄的浆糊然。气是由膏粘性的液体,为火性熏蒸熔化而成者。此气盖尚为吾人目光所能够看得见者。如口中呼吸的汽水。以及沸水的蒸汽之类。神则即由此蒸汽类的东西,再化而为目光所不能看见之物。然虽不能看见,而东西则依旧如故,不过因其微妙而隐于虚空,并非没有也。但此三件东西,常在循环施化,流行于周身。或精化气而气化神,或神化气而气化精。只要有此三物运行于身,则人便可以不死。而人之康强活泼,亦惟靠此三物之充足于吾身。若此三物减少,则衰老病死,亦随之而来。则此三物者,岂不可以称为上等之妙药乎!所以说上药三品,神与气精。或云:凡普通之称谓药者,盖可以服饵而致用,故足以却病与延年。今神与气精,乃人身所本有,得之于天然,非外服之物可比。多者不可使之少,少者不可使之多,衰者不可使之健,健者不可使之衰。亦惟有听其自然,而衰老病死,任造化之支配,未闻有人能神气精三者,可当药物服食也。宁非空谈乎?曰:此常人之思想也。仙家妙用,所以能将此三者为上药者,正因其有法可以当药物服食而使免衰老病死之患耳。至于服法何如?请观下文便见。
心印妙经通俗批注(2)
汪伯英
恍恍惚惚窈窈冥冥
此两句,便是说神气精三种药物,似来非来,似吸非吸的适应到人身之时。陆西星真人说「恍惚者若有若无,窈冥者深昧莫测」。盖均当在虚极静笃时体验之。道德经十四章说「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第二十一章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夫恍惚之中,有象有物。窈冥之内,有真有精。而况且其中有信。信者,谓不失信用。象、物、真、精,必定应时而至。但若不能到恍惚窈冥之地,则种种景象,一样不能发现。然要恍惚窈冥,又必须致虚守静。老氏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所谓万物并作者,即指有象,有物、有真、有精也。以观其复者,即指其中有信也。又虚极静笃,即儒家所谓人欲尽净也。而万物并作以观其复者,即儒家所谓天埋流行也。然虚极静笃,必须要经过恍惚窈冥之时,而恍惚窈冥之时,即是神气交媾而入于混沌之状态。在混沌状态之中,则昏昏默默,不识不知。识神之思虑念想,人欲之喜怒哀乐,一概捐除。而造化之大气,一往一来,一呼一吸,一收一放,一开一阖。尽于此际可以体验,亦是一种工夫之表现,并非空谈。惟时间则有长短,能有多少时间的恍惚窈冥出来。当时景象,真有上下与天地同流之概。故儒家所谓人欲尽净天理流行者冥,即能有多少时间的人欲尽净天理流行。故恍恍惚惚,窈窈冥冥实为超凡入圣修道学仙的必由之路。而恍惚中之象,窈冥中之精,亦即是丹经上常说的先天一气,又名药物。因此种药物,完全由神气精三者混合一处,恍惚窈冥而产生出来者。所以上文说上药三品神与气精,也就是这个道埋。至于所谓服法,则不是完全由口中服下。因为究竟不是后天的汤药,而是先天微妙的精气。所谓进来的道路,乃足由口鼻呼吸,及毛孔中一开一阖的摄取进来者。这种理论,早经吾圆顿夫子在黄庭经讲义中发明,请注意及之。
心印妙经通俗批注(3)
汪伯英
存无守有顷刻而成
无就是虚,虚就是空,空到极处,就是真空。存无就是致虚,致虚要一念不生。一念不生的时间经久,就达到真空的地位。然致虚的方法,亦有种种不同。因一念不生,初学者颇非易易,欲其一念不生,必须守在一个地方。守在何处?则有守上丹田,有守中丹田,有守下丹田,有守海底尾闾,有守山根眉心,有观鼻端,有调息数息,有但心息相依,有将心想在身外,有将心想在极下之处,有心中默运圈子。种种方法,一时笔下不及备述。若问那一个方法算最好?这却不能断定。因为各种方法,各有各的好处,亦各有各的坏处。何以故?盖各人的身体不同,有偏于阴的,有偏于阳的,有人属气虚,有人属血虚,有的极肥胖,有的极枯瘦。以上的方法,有的宜于阴,有的宜于阳,有可以补气,有可以补血,有的利于肥,有的利于瘦。欲决定那一种方法,宜于那一种人,必须经明眼人鉴察,或本人自己的心领神会。然而一时或不能得明师指导,而自己亦不易领会。但欲急于实行,那末不妨就将心息相依的方法,来履行一下。而最要紧的标准,不论什么方法,就是先要慢慢的做到上文所说的恍惚窈冥地步。而恍惚窈冥,也就是由各种方法中的存无致虚所做出来的。﹙或问以上如数息,观鼻端等,如何可以说是存无致虚呢?答曰:方法是方便的法门。数息观鼻端等,乃是因杂念太多的人,不易归一,所以用从有入无,先存后忘的方法入手。盖数与观均是有。而久数久观,自然会忘其数忘其观。在忘数忘观之时,便是无。然后再由此无之久,而产生无中之有,便是存无守有。﹚既存无而致虚,又觉得恍惚窈冥,则真空境界己到。既到那个境界,则恍惚窈冥中,决定有精有象。真空之中,决计发现妙有。所谓守有者,即守恍惚窈冥中之精和象,真空中发现之一灵妙有耳。其所谓守者,实是不守之守。盖存其无即所以守其有也。若不能存无,亦决不能守有。名为二者,实一而已。所谓顷刻而成者,即云真空中妙有,若然一到,则顷刻间即得遍体融和,酥软舒畅。有不可名言之状。其所谓成者,非云成道。盖谓妙有一发现之后,则能自然施化于吾身。不必用什么方法去应付他,只顺其自然而已。孟子书上说:「生后,施化于周身时之写真。成者即成就此一时之造化也。盖此一时之造化,睟然现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这几句话,颇可为妙有发生后施于周身之写真。成者即成就此一时之造化也。盖此一时之造化,若无中之有不到,则不能成也。故顷刻者,指有到而后言,非指存无之时言。因存无之时间,愈久愈好。盖存之愈久,则空之范围愈大,空之范围愈大,则妙有之发生愈旺。其身中之造化亦愈奇。此在证者能知耳。
又按陆西星真人注云「存无者,凝神静虑,炼己以有待也。守有者,勿失爻动,乘时而有为也。盖无者离之性,有者坎之情。悟真篇云:恍惚之中寻有象,是存无也。窈冥之内觅真精,是守有也。迨夫玄珠成象,运剑追来,疾驾河车,逆转而上」。其所谓勿夫爻动,离性坎情与运剑追来翟簖,乃另有作用。原理虽同,而方法则不同也。是在达德者之神明观察。注者不能为之公布。
心印妙经通俗批注(4) 汪伯英
回风混合百曰功灵 老子道德经上说:「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橐钥就是风箱的抽机,抽机的一拉一推,以比人身的一呼一吸。风箱抽机拉动、则风煽在火上,风火混合,则火势之燃烧愈旺。人身呼吸亦然。呼吸荚粄,则气来合神。盖呼吸之气,即是风也。而心中之神,即是火也。迥风混合者,即是回呼吸之风,来与心中之神火混合,因风火混合,则风乘火势,而火趁风威。神气混合,则神因气灵,气因神旺。若能在一百曰之中,曰曰回风混合,则其功必然灵矣。所谓功灵,谓命功之筑基完成也。何以知其指命功筑基而言?因百曰筑基,为丹经所常言,否则,但云功灵,则上文明言顷刻而成,此处何故忽言百曰功灵,以此知其指筑基言也。又问何谓筑基?曰:此即所谓男子修成不漏精,女子修成不漏经,男闭阳关,女斩赤龙也。虽然,世俗之人,为衣食之累,操心劳力,对于上两件事要做到,亦不容易。盖筑基即是筑长生之基,为命功之始。所以灵源大道歌有云:「形神虽曰两难全,了命未能且了性。」亦谓命功不易为,教世俗之人,和光混俗,积德累功,且先了性可也。或又问云:据子所云,谓回风混合,即是回呼吸之风,与心中神火混合。然不做工夫之人,亦未尝不呼吸,心中亦未尝无神,何以不能混合?曰:呼吸之风虽动,而心中之神,却因七情六欲而奔驰在外,犹风箱虽在煽动而火种却远在他方,风火远离,如何可以混合,故不做工夫之人,则不能回风混合而神气凝集者,就是这个道理。
心印妙经通俗批注(5)
汪伯英
默朝上帝一纪飞升
上帝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有形有相之上帝。一种是无形无相的上帝。有形有相之上帝,为上帝之体相。即人心目中认为如人间的帝王一样情形,不过道德神通智慧三者异于人间之帝王耳,这个上帝,等于佛家所说的报身。但上帝之中,又分出有种种的上帝,如道教经书中所称的昊天上帝,玉皇上帝,玉虚上帝,五老上帝,玄天上帝等等。虽然有这许多名词,亦可以说是是由一个上帝的分身变化出来的,等于佛家所说的化身。至于天主耶稣教,他们所崇拜的上帝,与道家所说的上帝,是否相同,我们且不去管他。而儒家的经书上对于上帝的名称,亦是数见不鲜。如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上帝临汝,毋贰尔心等类。但没有形容出上帝的声音笑貌,如何情形。此则似指宇宙的主宰而言。而秦穆公见天帝,闻钧天广乐,与夫世子申生的托梦狐突,得请于帝之类,则同道书所说的上帝一样矣。然根据儒家出于道家,黄帝问道于广成,孔子问礼于老子而论,则儒家之上帝,或即道家之上帝,亦未可知。至于无形无相的上帝,乃是言道之全体,神之妙用。是先天之主宰。所以道德经上所说「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盖有「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者,此即佛家之所谓法身也。然吾人之身中,亦有个上帝,身中之上帝为何?就是指吾人之本性灵光而言。盖不思善不思恶之先天元神也。「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这个衷字,就是吾人身中之上帝。而左传上又说「人受天地之中以生」。这个中字,亦是指宇宙主宰而言,和尚书上帝降衷的衷字,意义相同。默朝上帝,就是默朝这个衷字和中字。盖一切听先天元神的主宰。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三家相见,五气朝元。即同灵源大道歌所谓万国来朝赤帝宫之意义。倘能曰曰如此,经过一纪之期,﹙一纪即十二年﹚则可以白曰冲举矣。或又云:默朝上帝者,指阳气上升于泥丸也。亦通。
心印妙经通俗批注(6) 汪伯英 智者易悟昧者难行 对于以上所讲一切超凡入圣的道理,若是有智慧有夙根的人,必定容易明白。若是愚昧而没有夙根的人,则必定不懂这种道埋,便难以用功行持。
心印妙经通俗批注(7)
汪伯英
履践天光呼吸育清
履是鞋子,践是践踏。凡鞋子纵着在脚上,故履践就是脚踏。常有一句勉励人家真实用功之话,叫做真履实践,脚踏实地。但此处是说履践天光,不是说脚踏实地。请问如何谓之天光?曰天光者,就是说天道乃是光明的。履践天光,呼吸育清,乃是说要真履实践天道的光明,必须要善调其呼吸,以育清阳。夫调呼吸何以能育清阳?即谓一呼一吸之中.有真机在焉。夫呼为阳,吸为阴。能将呼吸调和,则真机发动。于是一阖一辟。玄关显现。真空之虚无窍中,有一灵之妙有发生。此一灵之妙有,即是清阳,故调之呼吸育清。
心印妙经通俗批注(8)
汪伯英
出玄入牝若存若亡 玄牝二字,出于老子道德经。经云「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所谓谷神者,就是说虚谷中的灵气。即是道书上所说的天谷元神。而所谓乖贿,乃是空其中而包其外,外面包的什么东西?就是玄牝,有玄牝一包,那谷神便能发生妙用而不死。玄牝是什么东西?就是一阴和一阳。就外呼吸而论,则前人有以口为玄而以鼻为牝。则口鼻之息,便可谓之谷神。若就身中而论,则当以心中神为玄,肾中气为牝。而神气合一中产生之虚无一气,便是谷神。若就南宗而论,则以离门为玄,坎户为牝。而于坎离既济中产生之先天灵机,便是谷神。而上文所说的呼吸育清,亦可以说呼是玄,吸是牝,而呼吸所育之清,便是谷神。所以玄牝二字,不要指定那一件。总而言之,是阴阳出入的门户。而门户之中,便有谷神在内。出玄入牝,就是出此入彼,出彼入此,阴阳沟通之象。黄庭经上说:出清入玄二气焕。又曰:出曰入月呼吸存。语句虽殊,意义无别。若亡若存者。即若有若无。盖形容其呼吸之细而深。由口鼻呼吸,渐变为脐腹之呼吸,而道家所谓胎息。将入禅定之境界也。此必须做工夫时,自己体验,非笔墨所可描写。
心印妙经通俗批注(9)
汪伯英
绵绵不绝固蒂深根
此即形容呼吸气出玄入牝时,若亡若存之景象。盖绵绵细也,细则若亡也。不绝者,无一息之暂停,不间断也。不间断则若存也。蒂与根,指人身生命发源之处。医书指两肾中间谓命门。其实就在脐腹之中。丹经又名元海。务使元气充满其中。绵绵不绝,如胎息然。则可为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矣。道德经云「虚其心,实其腹。」显卉诗云「心在灵台身有主,气归元海寿无穷。」夫心在灵台则心虚矣。而气归元海,则腹实矣。盖心虚者,元气方能下降而直贯于腹。而腹实则深根固蒂下元镇定。久而久之,其气渐贯于四肢百脉,乃能周身通畅愉快融和也。
心印妙经通俗批注(10)
汪伯英
人各有精精合其神
精有两种,一是元精,一是浊精。元精是在恍惚窈冥中忽然间似有一觉一动,而并不因为外界的感触所致者之谓。且不化为胶粘的流质者。浊精则大都感于淫欲之念所化。或饮食方面多吃了刺激兴奋与有情的血肉之物,亦易变浊精。但修炼家所用之精是元精,不是浊精。然元精也是每个人都有的。不特男人有,就是女人也有的。修炼家候元精发生的时候,便要设法去浑合他的元神。什么叫做元神?就是吾人的灵明知觉。而不是从思虑所得者。盖思虑之神,名为识神,非元神也。精合其神,如何合法,则有待乎口授而心领神会,笔墨不能详也。
心印妙经通俗批注(11)
汪伯英
神合其气气合其真
俟元精发生之后,即合之以元神。则水火既济,精神合一,精且化为神矣。然神之为物,总觉其太嫌灵活。如砂中之汞。(按汞就是水银,在中国药材店里可以买到,其出身是从朱砂中提炼出来的。丹经上以汞比神,就是因为他灵活的缘故。)出入无时,往来莫定。参同契谓之河上奼女,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又说是太阳流珠,常欲去人,卒得金华,转而相因。盖谓神固好飞,不大肯安守本分。然有黄芽与金华制之,便不飞矣。此所谓神合其气者,亦是此理。盖是气,即参同契之所谓黄芽与金华之类也。丹经谓凝神入气穴。阴符经曰:擒之制在气。盖是气广汉无朕,浑浑沦沦。神能合乎是气,神必不飞矣。庄子仲尼曰「一若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惟其虚而待物,故神可入内。又应帝王篇曰「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以上几节,均可以作神合其气之注解。其实就是心息相依,神入气中耳。气合其真者,谓神气既已合一,浑浑噩噩,不识不知,不走不飞矣。于是基址坚固,气血调和,国富民安,藏府通泰。则采大药者是其时矣。真者,即指大药言也。丹经又名真种子。真种子便是真阴真阳产生出来者。丹经譬之谓黍米玄珠。又说是金丹成象。盖于此时也。真所谓重开混沌再造乾坤矣。
心印妙经通俗批注(12)
汪伯英
不得其真皆是强名
倘不能得到这一粒黍米玄珠真种子,则修仙学道,皆是勉强的名式而已,丝毫没有实际的。所以悟真篇云「鼎内若无真种子,犹将水火煮空铛」。倘有了这一粒黍米玄珠的真种子,则便可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矣。盖此真为天地之至精,元始之祖气,能生天生地生人生物生仙生圣者,则修炼家安可不设法采摄此真哉。
心印妙经通俗批注(13)
汪伯英
神能入石神能飞形
神者是虚灵的东西,石者是冥顽的物质。神能入石者,因神之虚而灵耳。盖虚而不灵,则虽不碍石而不能入石。灵而不虚,则虽欲入石而有形妨之亦不能入石。故欲入石者,惟虚灵二者相兼方可。兹证以世间虚灵之物,惟电庶几近之。盖电无形而有性。无形故金属不能碍之,有性故能传电于金属。或生光热,或成动力,皆由虚灵之故耳。神之所以能入石者,亦以此也。神能飞形者,神本虚灵而轻清,虚灵而轻清者,其本性自有飞扬之性能。但神虽能飞,而无形不足以自见。今神在形中,以神炼形,则神力愈旺,形随神化。故神能飞,形亦能飞。然形之所以能飞者,赖神之力耳。犹电动机之所以能发动而作各种动力之泉源者,赖电磁之力耳,故修仙学道之人,若但出神尸解者,则犹电动机之自身转动而已,则其效不彰。若连肉体白曰飞升者,则犹一电动机而带动各种机器,作各种不同之工作,则其利溥矣。
回风混合百曰通灵解--虞阳子
☆心印妙经通俗批注,作者同门汪君伯英,在原刊中,不知如何即已缺少「回风混合,百曰功灵」之批注。曰前忽然觉及,因念全篇之中,独缺此一节,不无白圭之玷,沧海遗珠之憾,非仅上下失却贯串,亦且人易误怀隐秘之疑。用是不揣鲁钝,聊事补缀,勉为貂尾之续云耳。
回风混合百曰功灵
上节已经讲到「存无守有」,这正如邵康节之「若识无中含有象,许君亲见伏羲来」。什么是「亲见伏羲」?就心性而言,即是说心地已明,见到了您自己的本来面目了。如就功用而言,假使到达妙有发生的境地,那就证明您的「钻杳冥」已经成功,进入完全先天的真空境界,正是「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玄酒味方淡,太音声正希」啊!下一步,那是就要讲到「回风混合,百曰功灵」了。
因为由于灵根的充实,皆是从积精累气而来,所以坎中一阳肾气上升,离中一阴心液下降,谓之「坎离交媾」。孟子说的「睟面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这是由于至大至刚的浩然正气蕴集底效果。从其「四体不言而喻」语看来,倒也有类似于「不汲灵泉常自流」的玉液景况呢!
此处回风与混合,不是把回风去做混合的工作,须分开来讲。以风息护精气之运转是武火,而神气之混融,全仗真意乃文火。
入药镜云「起巽风,运坤火,入黄房,成至宝」。烹炼锻铸。也就是鼓起巽风,扇开炉焰。易经「巽」卦,代表风与气息。后天八卦,巽在东南先天之兑位,代表口鼻之呼吸。先天八卦。巽居西南后天之坤位,代表体内之真息。起巽风,就是合先后二天之气息,去运转周天。
什么叫「运坤火」,因为真阳之气,产在坤方,「按坤方,清净指腹下,栽接指彼家。」药气生发之后。将要以神驭气,用火行功,故曰「运坤火」。然后驾河车,到达中宫黄庭而休止。
「混合」,不但是以神合气,以气和神。张紫阳且谓「木性爱金顺义,金情恋木慈仁」便有攒簇五行,和合四象之意。然当药生之后,若不以真意与其配,则气自气而神自神,如何能两者感应道交。如真错真汞,亦须凭黄婆去为他们媒合,方始金木合并起来,以至打成一片,扭成一团。所谓「真意」者,就是在先天境界中,不杂不二,至诚专一的一点心意。以后还须仗中和位育之功,来调匀火寒水干的火候。悟真云:「四象五行全藉土」,这样的「混合」不过百曰,就成通灵的大还丹至宝了。然后纔能进而达成下一节冲举飞升的地步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