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标准下的孔子像和家谱
在孔子诞辰2557年纪念日前夕,9月23日中国孔子基金会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向全球正式发布了孔子标准像定稿。由于发布标准像初稿引发的争议,这次发布格外引人注目。而较早前更有专家在媒体上表示,愿意帮助孔子准后裔验证DNA,并建立孔子后裔DNA分析数据库。在孔子诞辰日9月28日即将到来之际,本报记者电话采访了山东曲阜孔子世家谱研究中心的孔德铭副主任及相关人士。
以“行教像”为蓝本的孔子标准像引争议
新推出的标准像看上去慈祥仁和。宽鼻、阔嘴、浓眉、长髯,国字形脸,眼神比原来的温和,是一个具有山东人相貌特征的忠厚长者。据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长张树骅介绍,标准像是在尊重历史依据,尊重约定俗成形象,以唐代吴道子所绘的行教像为基础,最大限度地吸收历代孔子像作品中的优秀元素设计而成,力求形神统一。
作为中国历史上一大文化创作母题,孔子的形象早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就有“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等文字记载,不过却说得模糊,不可信。而成形的孔子像见诸史书的则有东晋顾恺之的《孔颜二圣像》、唐代吴道子的《行教像》、《司寇像》、南唐董源的《孔子哭虞丘子》、南宋李公麟的《孔见苌弘》、元代赵孟的《孔圣讲学图》等一大批绘画;而金、铜、石、木、泥塑造的雕像更是层出不穷。这其中,以唐代吴道子的《行教像》最为人们所熟悉。
唐代“画圣”吴道子以人物画最为擅长,《孔子行教像》也是其公认的代表作,流传最久。据专家考证,吴道子是依据汉代经书大全《白虎通》的记载来创作孔子画像的。孔子行教像具有《白虎通》记载的神态:鼻露孔、眼露睛、口露齿、耳露轮,又耳、鼻、眼为双配。而司寇像,孔子戴司寇冠,半身,大耳满须,睁目斜视,露牙裂唇。如果按此记载做成雕像,的确和人们心目中的圣人形象相距甚远。因此,孔子像的主创人员、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胡希佳说:“我们重点从形象定位和精神气质等方面作了修改完善,更注重体现孔子‘仁’和‘礼’的思想内涵,表现他的博大儒雅。”
针对一些学者怀疑有商业炒作行为,张树骅解释说:“我们没有商业目的,就是想制定一个统一的孔子像,以利于孔子文化的对外传播。”比如说以教授汉语为主的孔子学院目前已经在全球3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80所孔子学院。孔子研究院副院长孔祥林也认为,孔子形象不一,对中国人也许不是个问题,但对接触孔子形象不多的外国人就是个大问题,孔子千像千面,外国人不知道哪一个才是真正的孔子。随着对外友好交往的增多,制作一个统一的孔子像势在必行、大有必要。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赞成把中国这位至圣先贤的长相标准化,有学者甚至将这一行为称为“文化暴力”。无论是赞同还是反对,有一点可以肯定,孔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象征,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深深地烙刻在世人的心目中。同他博大精深的思想相比,孔子的外貌无论是英俊潇洒还是丑陋不堪,都已经变得微不足道了。
9月23日,首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国际孔子教育奖”奖章首次使用了孔子的这一标准像。
入家谱的关键是传承关系要清晰
与孔子相关、同样引起各方关注的还有前阵子关于利用DNA技术为孔子准后裔验明正身并建立孔子家族数据库的新闻。据专家说,要想通过DNA检测来认祖归宗,第一步就是先建立DNA分析数据库:首先要找几个孔子的嫡系后裔,对他们的DNA进行分析,并且建立一个数据库。以后如果再有孔姓后人想认祖,只要将他DNA里的遗传信息与数据库里的信息做一下对比,就可以立刻得到答案。
孔德铭先生告诉记者说,利用DNA来验明正身,从技术上而言,当然说得通。但是不是孔子后裔,能不能入谱,最重要的是一个传承关系。目前孔氏家族主要是根据1937年所续修的孔子世家谱(俗称《民国谱》)和各分支族谱,或者根据史料记载和碑文来寻找线索,进行确认。如果不知道自己的祖父、父亲叫什么名字,不知道自己的祖先究竟是哪一支哪一派的,即使能够通过DNA的验证,也是没有办法入谱的。
孔德铭先生介绍说,孔子七代单传,至第八代开始繁衍,孔氏家族以二十派、六十户及各支代表其世系支派发展过程。目前孔子后裔近300万,遍布海内外,以曲阜最多,共有12万。国内各省都有,以山东、河南、河北为众;海外以韩国、东南亚居多,其中韩国就有8万人。有意思的是,韩国孔子后裔已传至第86代,而中国则仅传至第83代,据孔德铭解释,这是由于韩国早婚的习俗所致。到目前为止,韩国的8万孔子后裔中已有近3万人入谱,其余的还在陆续添加进来。
女性外族均可入谱,新家谱走向数字化
其实孔姓人氏千辛万苦地想验明正身的主要目的是自己可以被录入到《孔子世家谱》中。《孔子世家谱》为孔氏家族总谱。以其延时之长,纂辑之广被誉谱牒之冠。能够有机会成为其中的一员,实在是令人骄傲的事。
据孔德铭先生介绍,宋代以前孔氏宗族即有谱牒,靠抄写传世,只收长支,不及旁系。宋朝元丰年间(1085年),孔氏始有族谱。元代将族谱刻于碑上,置孔庙崇圣祠内。明弘治、天启年间,清顺治、康熙、乾隆、嘉庆年间及新中国建立之前年间相继大修或小修,迄今已有九百多年。自明以来有了世家谱有了“每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的定约,但受历史条件限制,世家谱只大修了四次:明代天启年间、清代康熙年间和乾隆年间,最近一次是1930年。明代家谱已不存世,清代康熙年间家谱共记孔子后裔近2万人,乾隆年间家谱为10万余人,新中国建立之前第四次修谱,孔子后裔已增至56万人。
于1998年启动的续修家谱工作是建国后的第一次修谱,也是孔氏历史上第五次世家谱的修订工作。主要是根据新《民国谱》的记载,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派人员赴全国各地寻访孔氏族人,足迹遍及大江南北、白山黑水、西北大漠和湖广岭南。1999年各地相继成立分会,设立了办公室、小组和联络站,共有450多个。
这次续修家谱不同以往,很有特点:女性可以入谱;不论民族国籍,孔氏族人由于通婚加入少数民族,迁徙海外可以入谱;将现代数字化技术运用到家谱的编辑工作上;建立数据库,将《民国谱》录入数据库,便于族人寻根查询;编写家谱软件,直接将数据库里的资料转换成家谱版式;建立孔氏宗亲网,通过互联宣传家谱续修工作。
孔德铭先生告诉记者,这次续修族谱,工作量远超过《民国谱》,比《民国谱》增收120万人,字数将达到5000万字。现在已经到了审核编撰阶段,预计2009年出版,同时出版的还有标识孔子后代在全球分布的地图。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为了纪念孔子,山东曲阜每年都在9月20日至10月10日期间举行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今年的文化节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两岸文化交流、促进开放合作发展”为主题。据孔德铭先生介绍,目前许多活动都已经开始,而在9月28日上午举行的孔子诞辰2557年纪念暨“海峡两岸同祭孔”的活动最有意义和特色。届时,祖国大陆祭孔以曲阜孔庙为主,与吉林长春、福建泉州、云南建水、甘肃武威和香港等地孔庙联动。台湾祭孔则以台北孔庙为主,台南、台中等孔庙联动,多家电视媒体将对海峡两岸的祭孔活动进行现场直播;另外,世界孔子后裔联谊总会在9月28日还将进行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家祭活动,将有来自海内外和本地近200位孔子后裔参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