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我国古代第一流的哲学家,他的哲学理论先从整体 “字宙观”出发,然后将“自然”之道、“治国”之道、“修身”之道三者都归纳于一个共同的自然规律中,在理论上并没有三种看法。后之学者如果能够懂得他所说的道理,就可以“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此二句借用《孟子》成语),在人生短短的数十年间,不至于感觉前路茫茫、进退失据、寿夭莫测、我命由天,这就是“道家”处世的哲学精神和“道教”超世的修炼方术结合一起、互相为用的优越性,也就是我们所谓“道教优良传统”。
以上所引孟子两句话见于《孟子·尺心篇》第九章,这本是儒家的教义,今借用来讲道教,也未尝不可。所谓 “达则兼善天下”,指的是身在朝廷,凡有措施,泽惠遂能普及于百姓;例如西汉初期曹参为齐相时,实行黄老清静无为之术,齐国大治,后为汉惠帝丞相,仍复如此,影响到窦太后(文帝之后,景帝之母)也好黄帝老子之言,汉景帝也不能不读老子之书,因此酿成文景两朝四十年太平气象;唐初名臣魏征,早年曾做过道士,又撰过《老子义》五卷,当然算是道教中人,他为官时,直言敢谏,前后上疏二百余封,纠正了当时政治上及唐太宗行为上许多错误,所以“贞观”政治在唐朝二百几十年中比较最好。所谓“穷则独善其身”,不是说 生活困难,是说没有际遇,不能大行其道,只好隐居山林,将治国之道变为修身之道;例如孙思邀真人,由北周末至唐初,隐居太白山,数十年不出,专门研究医学,完成了唐代第一部伟大的医学著作《千金方》和《千金翼方》,永远流传于后世,本人活了一百四十岁左右;陈希夷先生,由五代王宋初,隐居华山,研究易卦象数之学及修养工夫,享寿一百一十八岁,他的学术皆有继承之人。我国历史上诸如此类者甚多,此处仅举数例以见大概。
《道德经》上有许多话都是 “吾道一以贯之”, (借用《论语·里仁篇》孔子一句成语),不管它是讲“自然”之道或是讲“治国”之道,后人也可以把它当作“修身”之道去体会,并且可以在自己身中用工夫实际试验,如魏伯阳的《参同契》、张平叔的《悟真篇》、张三丰的《道要秘诀歌》,都是这样去理解《老子》。宋元以降至于清代流传的许多道书,每喜欢把老子哲学与修养方术联系起来,讲得头头是道,教外的研究家就不同意那种说法,以为尽属牵强附会,失却《老子》本义。我们今日准备钻研道教中全部学术,自不宜先有成见,而且这类书籍也确实不少,在道教中早巳算得一个学派,他们的书上理论和身上工夫是分不开的,后人未曾做过这样工夫,对于那些书恐难轻下批判。《老子》本义究竟如何古今迄无定论,我们从道教优良传统上着想,还是保存这一派的学说,留待世间爱好“长生久视之道”者自己去探讨和证验《老子》第五十九章:“是谓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