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在易学界一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易》是根据河图洛书而作,另一种说法是认为河图洛书是由易而来。而且各方各有论据,争论不休。难以定论。
关于河图洛书的最早记载是先秦时的《尚书·顾命篇》,有“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之说。《论语》有“凤鸟不至,河不出图”《系辞》中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相传远古时代伏羲即为的时候,有龙马高八尺五寸,长颈骼上,有翼,马身龙鳞,踏水而不没,负图而出。大禹治水时,有神龟书而出于洛水,这两段故事叫做“神龙负图出洛水”“彩凤玉书碧云里。”所以《汉书·五行志》中说:“伏羲氏继天而立。受河图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洛书而陈之,洪范是也。圣人行其道而主其真,河图洛书相为经纬,八卦九章为表里。
在宋代以前,几乎无人文静河洛,及至宋方有陈传授河图洛书及先天图之说,中经刘牧,邵雍。周敦颐等人的继承,至朱熹而集大成,从而形成了起于宋,发展与元明清图书之学。成为已经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不论哪种观点,河图洛书和八卦,继之于已经的密切关系都是被公认的了。
河图于洛书互为体用,相关相互显其理,无洛书之分,无以显河图之合,无河图之合,亦无以显洛书之分,故二图不可缺一,此谓河图“体”洛书“用”也。
朱熹所谓河图的天数,又称阳数,为奇数,即河图中的天一,天三,天五,天七,天九,其相加为二十五。
地数又称阴数为偶数,即地二,地四,地六,地八,地十,起相加为三十,天地之数五十五,四正之位的一、二、三、四、五为“生数”(一、三为阳,二、四为阴)
五居正中为太极,“阳生数”一、三可以自立,阳主“动”“阴生数”不可自立(阴主静,阴生阳衰)须配合阳数而立。故地四,配天三而立,地二配天一而立。
六、七、八、九、为“成数”,成数而辅助生数,生成五行的数。
生数象征“初生”“发生”。以生成,助其成,天数为阳,地数为阴。朱子曰:”阳之轻清而位乎上者也,阴之重浊而位乎下者也“所谓的天数底数不过是当做阴阳二气。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居北,后天坎卦,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居东。乃后天震卦。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居南,后天离卦,地四生金九成之居西,后天兑卦,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居中太极,金、木、水、火、土、东、西、南、北、中皆有阴阳生化之数,喻五行。万物皆阴阳生成而成,这就是“图说”之“五数相得而各合”一、六合成之,二、七合。三、八合,四、九合,五、十合。启蒙曰:“《河图》之虚五与十者,太极也。奇数二十天(天一、天三、天七、天九相加为二十)。偶数(地二、地四、地六、地八相加为二十)二十,两仪也,以一、二、三、四为六、七、八、九者,四象也(即四正位生数),析四方(东、南、西、北)之和,以乾、坤、离、坎补四禹(西北、西南、东南、东北)之空,以为:兑、震、巽、艮者,八卦也,先天八卦由此而定。”
洛书黑白点组成共四十五、阳数是一白、三碧、九紫、七赤四正之位,合后天坎、震、离、兑四卦。阴数二黑,四绿、八白、六白在四隅之数。合后天乾、艮、巽、坤四卦。
以此而作的九宫图,纵横皆为十五之数,如此拟为人即“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
洛图是阴阳消长的象征,为离卦,是阳极而阴生之夏至,三碧,七赤为二分(春分、秋分),震、兑二卦。四隅之方的八白、六白、四绿、二黑为四立(即立冬、立夏、立春、立秋),八白、二黑属上,艮、坤二卦、六白、四绿属金。木、乾、巽二卦。洛书与河图的阴阳消长之数是统一、协调的。洛书的(化九宫后)四阳宫、乾坎艮震之数等于河图阳生数和其成数。即六白加一白加八白加三碧等于十八。天一加地六和天三加地八等于十八。
河图的阴生数地二(南)地四(西)及其成数天七。天九相加共二十二。而洛书的巽、离、坤、兑之数相加也得二十二。即四碧、二黑、九紫、七赤相加之和也是二十二。可见刘之言“河图、洛书互为表里。八卦九章相为经纬是也”是正确的。
易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圣人则河图做卦,虽“朱子”之析四方之和,以乾、坤、坎、离,补四隅之空。兑、震、艮、巽。”但未有图示及具体说明。从情·江慎修之《河洛靖蕴》方见江氏则卦之图,如图所示:
系辞传曰:“易友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图中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以河图中央为天五、地十减四方之生数为成数。其差为奇数仍为阳,为偶者为阴,一为太阳,四为太阴,“四象”即成。八卦可出。 |